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第218章 向大海要粮(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18章 向大海要粮

众人忙站起来行礼,张蔷走到主位上坐下,受了众人一礼,这才说道:“都平身吧,今日召集大家来,只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渡过粮食危机?”

众人知道太后还有下文,都不出声,一边翻开议题题纲,一边等待。

果然,张蔷接着说:“北直隶今年的夏粮欠收,地方官的免税申请,本宫已经批了;

另外,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上奏说,官府的常平仓已经空了大半,要求停止赈济灾民;

还有,在陕北赈灾的吴牲和几位御史,要求朝廷加拨赈灾银,或是加运粮食过去……”

她指着桌子上的一摞折子,又道:“这些,都是这个月收到的,汇报各地灾情的折子,汇总为一句话,就是大明缺粮,各位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让百姓填饱肚子?”

三辅袁可立,还兼着兵部尚书的实职,他首先发言:“满承畴的提议是对的,为了保证延边三镇的粮草,陕西的常平仓不宜再放粮施粥。

臣建议移民就粟,将陕北的灾民,迁移到汉中就食……”

户部尚书郭允厚提醒他道:“汉中去年也遭了灾,夏粮收了四成,秋粮颗粒无收,迁民去那里不合适,要迁的话,就要再往南,越过秦岭,迁往巴蜀。”

众人沉默,缺乏食物的灾民,如何翻得过三四百里宽的秦岭,就算翻过了秦岭,又如何走得过猿猴愁攀援的蜀道?

才回朝堂不久的次辅韩爌,却支持袁可立的移民计划,他说:“其实大山里,有比平原上更多的食物,只是凶险些。”

礼部的温体仁,自从上次被张蔷呵斥后,一直在找机会扭转在太后心目中的形象,他说:“上古先民,都是生活在山林里的,男子打猎,女子采摘,人类才延续下来,依本官看,迁民众入汉中不可取,迁入秦岭山内,倒值得考虑。”

好嘛,这是要让灾民重返森林,回到上古时代,从虎豹豺狼口中抢食。

张蔷点评道:“三位讲的,也是一条赈灾的办法,本宫却觉得,既然我们可以向大山要粮,为何不能把目光投向大海,向大海要粮食?”

啥?众人一下子愣了,向大海要粮?海里有粮食么?是的,海里有鱼,但海里还有倭寇!

孙承宗提醒她:“太后,大明历来禁海……”

张蔷点点头,用手里的炭笔,敲敲桌子,沉声道:“本宫知道,朝廷为什么要禁海?皆因国初时有赵士诚、陈友谅余孽逃到海上;到武宗、世宗时期,又有倭寇自海上来,袭扰大明沿海;现在,南海上又来了更厉害的佛朗机人。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咱们禁海,倭寇就不来了么?佛朗机人就不来了么?反而因为我大明防弃了海疆,倭寇海寇,来往更方便了。

正所谓寇可往,吾也可往!

大家知道么,海里有丰富的食物,单单是一头鲸鱼,就重达五六百石,够一个村子吃上一个月的,还是肉类!”

在座的重臣们,都惊下了下巴:如此大的鱼,怎么捕捞?还有,太后是如何知道的?

张蔷笑笑,点着钱陞道:“这位钱先生在江南,定是听过海里的这种大鱼吧?”

众人都转头望向钱陞,他赶紧站起来,恭敬地说道:“回太后,草民确实听人提起过,海里是有这种大鱼的,珍贵的龙涎香,听说就是这种大鱼的涎水结成……”

工部李从心感叹道:“捕捞如此大鱼,得结多大的网?”

钱陞忙道:“回大人,听说爪哇国的人,用钢叉将大鱼在海里杀死,再用船拖回岸上切割,不用渔网……”

张蔷接过话头:“要说捕鲸,还得看大明的邻居倭国……扯远了,海里不仅有几百石重的大鱼,还有大量的其它鱼类,和藻类,这些,都可以制作成食物。

大明有万里海疆却不加以利用,不是在拿着金饭碗讨饭吗!”

是啊,人都饿死了,谁来守祖制?

在座的都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炮儿,不是刚进官场的初哥,知道所谓祖制,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扯出来用一用的借口,肚子饿了,祖制能当饭吃么?

都察院都御史毕自严,是从南京调回来的,他点头道:“太后说得有道理,本官在南京任上,就见过市面上有鱼干、虾米、海带等海货售卖,可见海里是有食物的。”

刑部尚书王在晋是江苏太仓人,他说:“说起来,海里的鱼虾和海带等海产,都自带盐味,要是晒干与麦粉、高粱、粟类、菽类一起磨成粉,百姓们连盐巴都不用买了……”

张蔷心里吐糟:哎玛,这不是后世的混合饲料么?

她点头同意:“王大人说得有理,如果在平日的食物里,掺上三四成的鱼类和藻类等海产,就相当于增产了三四成的粮食。

而且,只要不刮台风,渔民就可以下海打鱼,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孙承宗见太后铁了心地,要向大海要粮食,知道这也是目前情况下的一条出路,便闭了嘴,再不提祖制。

祖制上也没有太后能秉国这一条,又如何?

于是,大会形成了第一个决议:放开海禁,允许渔民下海打渔,还备注了一条,只是允许渔民在近海打渔,当然,凭他们的小船,也划不到深海里去。

至于是否允许通商,那个不是本次会议讨论的话题。

接下来,就是讨论如何制定政策,规范管理的问题,同以往的流程一样,各部大佬都要给出意见,先形成一份初稿,再逐项讨论后定稿。

然后选一块地方做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做修订,最后才能形成可操作的管理方案,推广到沿海各地。

做过天津巡抚的毕自严,为天津争取到了,这个实验的机会,他说:“天津近海,离北京又近,消息传递很方便,同时,天津加工的渔获,运往陕北灾区更近。”

……………………

海捕这件事,勉强可以归入户部的管辖范围,七十一岁的老臣郭允厚,头都大了,户部本来只管钱粮收支,现在,他好不容易提拔的接班人范景文,被拉去管种地。

现在,又要去海里捕鱼,他哪有精力来管?

他私下里找到首辅孙承宗,诉苦道:“非是老臣不愿意任事,实在是年纪老迈,精力不济,顾不过来啊,要不,在户部成立一个农业司,专管种地和捕鱼?”

张蔷也觉得,把农业部和财政部混在一起,责权不明,难以管理,于是同意了郭允厚的意见,在户部下面,新增一个农业司,专门分管农林牧副渔生产。

范景文以左侍郎的职位,主持农业司的工作,此是后话。

再说刘鸣谦和钱陞,被张蔷请来参会,主要是让他们在朝廷制定的海捕管理方案中,以商人的身份,提供意见,保证能让参与进来的商人,有利可图,只有利益,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种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生仙路
长生仙路
穿越到修真世界十年,林山终于等来了金手指。他意外发现了自己有强化的能力。 无论功法,丹药,法宝,神通,材料统统都能强化...大梦千秋,今夕何年。 不争一世,何以成仙?
九夏忧桑
师姐手下留情!双修我做不来
师姐手下留情!双修我做不来
他身负世间最强体质,然少年时的一场意外,使他修为停滞,更惨遭未婚妻退婚,命运似跌入谷底。 在这黯淡时刻,宗门内那万人爱慕的大师姐,竟如璀璨星辰般降临,主动提出与他双修。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柔,似能融化他心中的坚冰。 他惊愕之余,心中亦燃起希望之火。是在困境中崛起,还是再度陷入无尽的波折?他的未来充满未知!
佚名
重生薇薇安之绘梦奇缘
重生薇薇安之绘梦奇缘
关于重生薇薇安之绘梦奇缘:在浩瀚无垠的神界,薇薇安被誉为第一美女战神,她拥有强大的黑龙坐骑,是古老血脉传承者。在一场与叛军的决战中,薇薇安与黑龙不幸坠落千丈深渊,生死未卜。但命运并未抛弃她,神界秘境之门悄然开启,将她引领至一个全新的世界——人间。这个充满生机与色彩的地方,让薇薇安心生向往。她决定放下曾经的战甲与荣耀,立志成为一代名画家,用画笔描绘出这个世界的美丽与奇迹。在人间,薇薇安遇到了七七,
清清山泉水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小说最新章节由网友上传转载,《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现代都市小说,八哥小说网免费提供最新最快的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无弹窗文字章节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花惊鹊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一块红布三尺三,老堂人马老堂仙,有朝一日出深山,名扬四海万家传! 八十年代,我出生在东北农村,七岁那年大仙说我命犯三灾八难,将来会出马顶香,我不信,却屡遭磨难。为了谋生,我当过服务员,跑过业务,开过出租……但命运就像施加了诅咒,我身边不断发生各种邪乎事,无奈之下,我成了一个出马仙。
吴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