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我不做舔狗后白月光急了

第202章 一家人(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02章 一家人

【大伏笔、大铺垫,一定要看到结束】

王氏祠堂,是一个两进的院子。

有点像帝都的四合院,还有点徽派建筑的特点。

红墙绿瓦,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往日冷冷清清的往事祠堂,今天格外热闹。

门口,

大红灯笼高高挂,威武石狮挂红花,

祭祖对联贴两边,鲜红地毯铺门佳,

左侧长龙绕柱爬,两对雄狮门前趴,

往来族人红马褂,拱手拜谢笑如花。

院内,

张灯结彩皆喜庆,三牲六畜跪门庭。

香案横摆蒲团迎,焚香明烛烟香升。

往来宾客立两旁,侧身拱手笑脸迎。

孩童手捧马褂红,族老肃穆立门庭……

这场面,比婚嫁和过年还要喜庆。

可潘亿年,看到的却是,家族、传承、子嗣、兴盛……

看着王氏祠堂这传承有序的画面,潘亿年不禁有些唏嘘,还有种说不出的感慨。

甚至,

潘亿年还想到了他的老家,想到了村东头废弃破落的祠堂,想到了那片自古多悲歌之士的土地……

后世,无数人盛赞南方传承有序、家族兴旺、祭祖拜祠堂。

后世,无数人盛赞湖南儿郎无畏、秦北男儿英勇、川兵果敢、桂地狼兵保家国……

后世,每当大灾难来临,他们总会无比自豪……

湖南人会说,“若要中华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陕西人会说,“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俱死生?”

四川人会说,“不退外敌,誓不回川!”

江南人会说,“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两广人民更说,“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可燕赵呢?

可东北呢?

可他们家呢?

别有用心的人,抹去燕赵的贡献,不做统计。

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怒骂这些地方,汉奸走狗遍地走,窝囊狗熊成袋装。

别有用心和不知就里的人,喊着他们的地方出兵多少,付出了多少人的牺牲,怒骂这些地方没有贡献,妄为国人。

每每听到这话,每每想到这一幕,潘亿年都悲愤莫名。

背宗忘祖,从何而来?

祠堂族谱,因何而毁?

他很想大声吼出来,“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他很想说:“抗战时期,燕赵伤亡人口超548万,被迫背井离乡之人,无法统计。其中最少有80万抗战英雄血洒战场。”

他很想说:“第八路方面军在燕赵在燕赵扩编187个团,人数超过40w;燕赵游击队的人数,更是超过了10w;民兵高达90余w。”

他很想说:“相比全国8年抗战,燕赵之地抗战12年,全民皆兵。”

他很想说:“1933年,脚盆炮轰山海关,这是燕赵抗战的起点。山海关一旦失守,那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根本无险可守。20w燕赵儿郎奔赴长城,脚盆狂轰滥炸,他们用老旧的武器奋勇抵抗,青山处处埋忠骨,无数英烈血洒长城。”

他很想说:“狼牙山五壮士、王小二、地道战、董存瑞、百团大战,都发生在燕赵大地。”

他很想说:“燕赵百姓全民皆兵之余,还养活了30w第八路方面军,还养活了70w民兵和国军,牵制了40的脚盆敌人,是抗战期间全国唯一全民皆兵的省份,也是抗战最久的省份之一。”

他很想说:“正是因为燕赵男儿奋勇抵抗,脚盆在燕赵大地制造血腥大屠杀500余起。”

他很想说:“现在燕赵大地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看不到祠堂、找不到族谱,那是因为抗战期间,老一辈杀散了、死光了;那是因为很多村子,成村成村地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了炮火下……”

潘小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后妈养崽:太宠啦,老公萌娃黏着她
后妈养崽:太宠啦,老公萌娃黏着她
开局穿越肥妞,险些被父母嫁给瘸子?还好我有好眼光,马上给兵哥哥做贤内助。三个熊孩子不服管,那看看我战斗力和温柔力。婆家吸血我们家?没门,直接分家带着孩子们从啃窝窝头一跃顿顿有肉。我个后妈做成这样够好了
佚名
结婚后,发现妻子的秘密
结婚后,发现妻子的秘密
工作回家,竟被告知结婚多年的妻子突然出轨。正欲兴师问罪的时候,远在乡村的老母却让我回去处理一笔拆迁款。妻子的背叛、同行的冷漠、孩子的哭诉都令我心力交瘁。面对接踵而至的困境,我决定奋起反击,让他们知道报
木叶九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空间囤货+女强+爽文+虐渣+全家流放逃荒+新婚夜+发家致富】一朝穿书,顾挽月发现她成了炮灰女配,抄家流放?没事,她有异能空间,国库物资通通收进空间,另外搬空娘家和王府,让抄家的人一根毛都拿不走。流放
花花后空翻
余温尽显
余温尽显
隐忍多年的庄星星忽然有一天不想当替身了,而这个时候,陈京慌了。
万宝路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在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他少年得志,因为世家在任的缘故,他在父亲的运作下成了一名在职公务人员。正当他畅想美好仕途时,天有不测风云,父母车祸双亡。正所谓人走茶凉,他也很快品尝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在,厄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