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
【盘点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
一大早,天幕就浮现出来这样的字,大家正襟危坐,严肃以待,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
不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普通百姓,一个个目光炯炯盯着天幕,这可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存亡。
百姓只想知道,现如今他们是否还能安稳活着,即便是战乱只要国没灭也能苟且偷生的活着。
大臣们则想着如今国家能坚持多久,下一个皇帝会做好吗?他们要如何站队,保证着自己的乌纱帽每一个人都有着未知的期待。
皇帝们自从天幕出现后就选了一群人成立了单独一个部门,每天记录天幕的东西,这一次这么重要,皇帝身边围了一群人,就连他们自己也拿着纸笔严阵以待。
【每个王朝的崛起与落幕都承载着独特且深刻的原因,这些历史事件,为我们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历史朝代的顺序,来回顾一下每个朝代的灭亡原因。】
【“宣众卿进殿!”夏朝作为咱种花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世袭王朝。
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水的功绩传颂千古,本应是福泽后世的开端,结果他儿子启,直接打破传统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模式,从此国家政权就在家族内部传承了。
夏启之后,长子太康继位,这老兄一心只顾游乐,直接把国家玩到了崩溃边缘,幸好有少康中兴,夏朝才重新焕发生机,又延续了四个多世纪,传了16位君主,直到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大败夏桀标志着夏朝的结束。】
禹看向站在自己一旁的儿子,头疼的很,他即位是躲不过去,那些诸侯纷纷来朝拜,他也不好在再推脱。
自己本想着在之后选择一个有贤能的人为君主,怎么到了儿子这里还变成世袭制了?之前还是奇怪后面的王朝怎么世袭了,搞半天是自家儿子搞出来的。
是个明君就罢了,可才多久就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这可不行,禹心下一冷,这段时间要好好物色一下自己的继承人,世袭制什么的不能从他这里开始。
到那时全天下的人认可了他的继承人,启也没有理由把郭嘉变成“家天下”了。
启又如何不知父亲的心意,可他还想争一争,天幕说了他成功了,大不了不让长子即位。
【夏朝灭亡,主要是末代君主夏桀太残暴,而且随着部落人口增加,农业技术却停滞不前,国力越来越弱,被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商汤部落取代也就不奇怪了。
商朝建立初期,为了躲避水患和外族骚扰,那是频繁迁都跟“游牧民族”似的,直到盘庚迁殷才安定下来。此后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堪称一绝,商业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武丁在位时更是开疆拓土,国力达到巅峰。
可纣王即位后,直接开启败家模式,沉迷酒色,宠爱妲己,荒废朝政,身边全是奸臣,还频繁发动战争,把国家的根基都快耗没了,在牧野之战中,那些被强征上战场的奴隶直接倒戈,商军瞬间溃败,纣王绝望自杀,商朝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纣王看着天幕有些愤恨,他想起自己即位之初,商朝的繁华与强盛,甲骨文的精湛、青铜器的辉煌,还有那曾经繁荣的商业。
可如今,国家摇摇欲坠,不堪重负,他想改变,他注重人才,扩充疆土,减少了杀人祭祀,他以为商在自己的统治下会越来越好。
一向刚愎自用的帝辛第一次对自己有了不信任。
【这也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的王朝再强大也会崩塌,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创立西周,搞起分封制、宗法制和景田制构建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成康之治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但到了周厉王,他居然想堵住百姓的嘴,禁止民众议论朝政,这简直是自掘坟墓,直接引发国人暴动。
虽说后来有共和行政和宣王中兴,但幽王的昏庸彻底把西周推向深渊,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把诸侯的信任当儿戏,等犬戎真打过来再点烽火,诸侯一个都不来,幽王被杀,西周都城沦陷,王室只能东迁。】
烽火戏诸侯?大家可都是耳熟能详,这样的笑话流传千年也不会过时。
周厉王知道自天幕出现后,底下的的人是越发暴动了,他一遍一遍的禁止还是抵不住底层人民的声音,他只好用更严厉的刑罚来阻止,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注定了他会比原先更早的被推翻。
【进入东周时期,从西周的兴衰我们能看到,统治者的决策和行为,对国家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们开启了大乱斗模式,春秋时期,诸侯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你方唱罢我登场,先后出现春秋五霸,把原本的政治秩序搅得稀碎,礼崩乐坏。】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更加残酷,各国为了不被吃掉,纷纷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直接让秦国“起飞”,魏国李悝变法,也曾让魏国强盛一时。
战场上,铁制兵器的使用让战争变得更加血腥,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在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派兵攻打西周国,西周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投降,周赧王被贬为庶人,东周也就象征性的结束了。】
周武王看着周朝的历史,有些心酸,但他管不了千百年后的事情,只能寄希望于后面有为的君主做些改变。
【这一时期的历史告诉我们,变革与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秦国在这场漫长的淘汰赛中脱颖而出,统一六国,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他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还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驰道,这些举措本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可统治太严苛,百姓被沉重的谣赋税压得喘不过气。】
嬴政已经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这段时间以来,他也尽量的放松,现在就只有一个事情放不下,扶苏。
只要扶苏长成,大部分事情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不需要多操心,做一个守成之君即可。
【秦二是胡亥继位后,赵高弄权,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胡亥还继续推行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声怒吼,反秦浪潮瞬间掀起,六国旧贵族也趁机煽风点火,局势越来越乱。
朝廷内部,赵高指鹿为马,独揽大权,行政体系直接瘫痪,胡亥最后被赵高逼的自杀,仅仅存在十五年的大秦帝国,就这么轰然倒塌。
秦朝的迅速灭亡警示我们,暴政必然会引发民众的反抗,统治者必须以民为本。】
扶苏偷偷看嬴政的脸色,见并无异常才放下心来。自家大人每日劳累,身体可禁不住折腾,以往每提起十八弟,大人都一脸怒容,现在看应该是没那么生气了。
嬴政怎么会没有注意到扶苏的眼神,只一眼他就明白扶苏看他的意思。事情已经结束了有什么好生气的,刘邦的班底现在大多数在他的手底下做事,他可不会给他们造反的机会。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开启楚汉争霸,最后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家慢慢恢复元气,迎来文景之治的繁荣。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极匈奴扬我大汉国威。但到了王朝中后期,皇帝年幼即位,宦官和外戚就像两个大反派交替专权,朝堂被搅得乌烟瘴气,天灾人祸也不断,百姓生活艰难,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
王莽以外戚身份篡汉建立新朝,可他的改革措施完全不切实际,社会更加混乱,绿林,赤眉起义军纷纷崛起,新潮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也在战乱中被杀身亡。
从汉朝的历史我们能看到,内部政治的稳定和政策的合理性,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汉武帝刘彻皱眉,外戚干政确实是个问题,他原先都是被皇祖母压制着,保不齐后面的皇帝也这样,养大了外戚的胃口。
当即下令关于外戚掌权的一众事宜,可不能让后面的皇帝走了他的老路,万一被压制的一点气焰没有,可不就给了那些人机会。
刘病已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天幕所说的中后期大概就是他们这几代了,不过王莽还没听说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对于外戚干政做了一系列准备。
【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后,建立东汉,恢复汉室统治,但东汉还是没能摆脱历史的魔咒,又陷入宦官与外戚争斗的泥潭,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壮大,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失去生存根基。】
【汉灵帝时期,黄巾起义爆发,虽然被镇压,但东汉也元气大伤,地方豪强趁机崛起,形成割据局面,董卓进京后独揽大权,引发诸侯混战,汉献帝成了各方势力的傀儡,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最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正式灭亡,东汉的灭亡再次证明,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哎……”刘秀叹口气,后面的皇帝都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这可如何是好啊,一个半大的孩子可能连话都听不明白,妥妥一个傀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曹魏后期,司马氏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末帝曹焕在司马炎的逼迫下,禅让皇位,曹魏灭亡。
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统一全国后内部政治腐败,晋惠帝智力低下,直接引发八王之乱,西晋国力大衰,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其族弟刘耀攻陷长安,俘虏晋慜帝,西晋灭亡。】
再一次听到晋惠帝,一些太子还是很嫉妒,什么命啊,一个傻子都能当皇帝,他爹对他是真爱吧!
要是他们去当,不说多好,但至少不会有这些战乱啊。真是的,人比人气死人,他们说的好听是太子,不好听就是个人肉挡箭牌,不是这个猜忌就是那个忌惮的。(▼益▼)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东晋时期,皇权旁落,士族势力强大,内部斗争不断,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给东晋政权致命一击,桓玄趁机篡位,但很快被刘裕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