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全员瞎眼,完美王妃都丢了

第45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450章

但同时,他又有些自豪,因为这个女子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王妃,是他君九宸的女人。

至少曾经是。

他盯着沈时鸢,眼底神色复杂,他似乎从来没真正的认识过眼前这个女人。

她的每一次出现,都在给他带来惊喜。

他的手不由握紧。

定国公夫人也是目光幽深看着沈时鸢,好似在看她,又好像透过她,看见了自己的青葱岁月,愁绪心事。

她自幼爱好读书,也读过兵法,但父母丈夫皆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人愿意听她说上一句话。

石夫人出生将门,体会更深,只觉得心中热血澎湃,眼泪朦胧,恨不得此刻便饮酒一杯,对月而歌!

还记得年少时和父亲上场杀敌,虽血染盔甲,却不知伤痛为何物。

因为背后有家国,有她的亲友要守护。

可惜成亲之后,生了孩子,那把红缨枪,许久都没有再摸过了。

那些虽凶险却也畅快洒脱的日子,好似也一去不复返了。

“好一句,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此情,此景,可叹,可敬!”石夫人拍案叫绝道,“我必须要给二十分!”

孟挽清也拭了拭眼角的泪,轻声道,“我大凉能有今日太平,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守护造就,这样慷慨激昂的词曲,的确值得一个满分。”顿了顿,又问,“镇南王妃,不知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精忠报国。”沈时鸢说。

“精忠,报国。”孟挽清跟着念了一遍,眼里浮出激荡,“是一个好名字。”

梁王妃盯着沈时鸢,也是满脸欣慰。

四评审不约而同,全在牌子上写下了20分,正欲举起,汝阳郡主突然出声道:“且慢!”

“本郡主觉得,这首歌不能参赛!”

孟挽清和石夫人对望。

梁王妃微微蹙眉,眼底满是对女儿的失望。

定国公夫人则开口问,“为何?”

“堂嫂这首歌慷慨激昂,听的人心情激荡,的确是好词曲,可惜与今日宴会主题不符。”

汝阳郡主抬手,指着园子道,“这里满园鲜花,既是赏花宴,自然该是歌花、戏水、绘景为题,而不是演绎一首战歌!”

面对汝阳郡主的质疑,沈时鸢神色平静,“郡主,就算你所言有理,可你唱的青花瓷,似乎也跑题了。”

“你懂什么?”汝阳郡主不屑,“这首词乃是一位姓方的先生所作,由一仙子演绎,在民间传唱开来。

其名为青花瓷,带了一个花字,怎么会没有关系?”

沈时鸢笑了,“郡主这般解释,为免有些强词夺理了。这首歌虽叫青花瓷,可是和花无半点关系,明明说的是一种瓷器,借器比喻感情。”

“原来如此。”孟挽清恍然,“我就说这词曲哀怨婉转,原来竟还有这层含义。”

“一派胡言!”汝阳郡主又道,“你是那写词的周先生,还是那演绎的神仙女子,凭什么这般解读词曲。

你说她描绘的是瓷器和爱情,本郡主偏说她写的是青花和瓷器!”

“呵,郡主演绎一般,拆字能力倒是一流。为了扣题,竟将青花瓷三字,生生的拆开解读,真让人佩服呀。”沈时鸢阴阳道。

“本郡主演绎一般?这么说堂嫂也会此曲?”汝阳郡主露出了嘲讽的笑容。

这是最近新出的曲,为了要到曲谱,她可是花费重金才购得,沈时鸢这种土包子,怎么可能会!

真是笑话!

沈时鸢眨眨眼,“不巧,我还真会。适才郡主的演绎,我也听了,有好几处都走调了奥。”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
佚名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多女,轻松爆笑无厘头,沙雕,)李叶穿越到大唐贞观时期开了个养老院。有天李叶捡到个女婴,于是将女婴收养。七年后,女儿独自外出寻仙问道…可谁知,这竟是西游世界。女儿混入了取经队伍,然后一路剧透。一众西游
六大爷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关于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刚穿越成扶苏的老师,就发现这货居然读书读傻了!还想学儒家治国?这大秦迟早要完!为了大秦的未来,我决定给扶苏来一套“儒学”震撼教育!“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揍人要狠!
卷毛泰迪熊
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团宠,马甲,双洁,异能,女强】【清冷禁欲太子爷x疯批钓系小妖精】洛云嫣,金字塔尖洛家那唯一的姑娘。可她4岁被拐,家人对她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罢了。对于时隔十五年回家认亲,她也只不过是当作完成任务
倒霉啊倒霉
乡村姑爷逆袭路
乡村姑爷逆袭路
为救父亲,吴凡不得不做了城里的上门女婿。只是城里人看不起他,家里人除了小姨妹外都百般为难他,特别是妻子,居然不顾他的感受和尊严,和别的男人有着不太正常的关系。一怒之下,吴凡直接回到农村,立志振兴农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