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的棺材铺又爆火了

第六十六章 蝗灾(2/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六十六章 蝗灾

管事大声叫道:“都愣着干什么?给我砸,我请你们过来是吃屎的吗?”

“看来今天是逃不过这一劫了。”

李凌云叹了口气,自己不想惹事,偏偏事总来找她。

砰的一声,有人一脚踹翻了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是客人还没吃完的鱼粉,全部被砸到地上,地上顿时一摊污渍。

有人上到二楼,随后听到东西倒地的声音。

李凌云眼睛一寒,冷声说道:“铁柱,给我狠狠的教训他们。”

根本不用她吩咐,铁柱早已动手,刚才还嚣张无比的管事,被打得嗷嗷大叫。

李大锤吩咐罗翠柳:“你们三个赶紧去后院躲起来,把门锁上。”

说完,和李大彪拿起菜刀冲了上去。

里面打的热闹,外面的打手却挤不进来,急的不行。

围观的群众看不到里面的情形,有些急了,恨不得把这些挡在门口的人全部赶走。

有那赌徒大声喊道:“开盘开盘,不明名人士对阵鱼粉店东家,大家赶快下注!”

“真的能下注吗?”

“当然能,我可是如意赌坊派来的,能信不过吗?”

“怎么下注?”

“不明人士的赔率一比一,鱼粉店东家赔率一比十。”

“好,那我赌不明人士赢。”

“我看好鱼粉店东家。”

“你是不是傻,鱼粉店才几个人,怎么可能打得赢人家上百号人?”

“我这叫反其道而行,我押一两银子,要是赢了,就是10两银子。”

有那精明的小贩很会做生意:“瓜子,上好的瓜子,客官,一边看决斗一边嗑瓜子,逍遥又快活!”

事情就发生这么一会儿,也不知道这个小贩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众人看不到的店铺里,血肉横飞,惨叫声不断,不断有人被扔了出来,又不断有人冲了进去。

因为关系到切身利益,围观的人狂呼呐喊,也不知道是为谁加油

而周围饭馆的掌柜们看的目瞪口呆。

混战仍旧在继续,不时有鲜血流在地上,也不知道是谁的。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地上已经躺了一大片。

李大锤和李大彪兄弟对视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

却牵扯到脸上的伤口,顿时痛的呲牙裂齿!

李凌云将那管事提溜起来:“派一个人回去送信,没有两银子,我跟你们付老爷没完。”

当天下午,李凌云收到了一万两的银票,才把扣押的人放了。

第二天,听说付老爷的两个儿子开始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出了人命。

付老爷在劝架过程中,被突如其来的武器砸中脑袋,人是抢救过来了,却成了活死人。

自此,事件终于落下帷幕!

听说蝗灾已经到隔壁的县城了,李凌云一听,心立即跟着提了起来。

这田里的水稻马上就可以收割了,万一蝗灾来到清河县,那就真的颗粒无收。

李凌云去了菜地又去水稻田,做了一个决定,马上抢收。

她先去找了村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村长,希望他跟村里人说一下,蝗灾马上就到了,尽可能地抢收稻谷,不然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谁也不知道这些蝗虫下一步的方向是哪里,更加不敢保证他们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受灾的对象。

村长大惊失色:“什么?蝗灾?”

李凌云一脸的凝重:“是的,听说已经到隔壁县了,大家的动作一定要快。”

种了一辈子的地,自然知道蝗灾的恐怖。

他二话不说,立刻将锣敲响,召集村民到榕树底下集合。

有人抱怨,大热天的,还让不让人歇会儿。

有人不耐烦的说道:“又出什么屁事了?”

村长扯开嗓门大声喊道:“听说蝗灾已经到了隔壁的县城,大家一定要在两天之内抢收水稻…。”

这无异于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

空若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关于综影视配角不配合:年纪轻轻的许丽丽就因为救人落水身亡,响应地府号召,成为外聘人员,到每个影视世界给不同的人过完一生,平复她们的怨气。
氪荔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上辈子为了讨回公道,王墨一把火烧了大队仓库。没想此举酿成大祸,最终导致老娘顶罪,死在了入狱那天。小妹也因此在家中冻饿至死。如此一幕,成了王墨心里永远无法忘却的痛!好在重回到那时候。这一世。王墨决心不再
天行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
一世浮生若梦
七零空间俏知青
七零空间俏知青
关于七零空间俏知青:后世富二代林娇娇预感自己要穿越,唉,她的感觉真的很准她真的穿越了,还好自从发现自己带着的玉坠是空间之后她就储存物资来到这个物资缺乏的七零年代她也不慌,什么继母算计她下乡,那就下呀一
初升的朝霞
过去的五十年
过去的五十年
关于过去的五十年:以周家大院的兴衰为背景,描述大院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反应出那一个时代的特点。周家大院只是众多农村院落的缩影,它的变化折射出了时代的痕迹。这段历史值得描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其中没
郑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