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野钓遇上的邪乎事

第1章 邪门事,钓上来一口棺材(1/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章 邪门事,钓上来一口棺材

钓鱼最怕死鱼正口,遇到收竿快走。

这是在钓鱼圈,流传下来,令人最忌讳的一句话。

意思就是说,在钓鱼的时候,如果钓上来的是条死鱼,碰到这种情况,预示着不吉利,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

甚至还有懂行的人,说钓上来的死鱼,其实是水怪往鱼钩上挂的饵。

还别不相信。

像这种邪乎的事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我就亲身经历过,以至于到了后来,让我的人生轨道,彻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春陵江在我们湘江,是很大的一条支流,从西南往东流,全程有三百多公里。

春陵江里的鱼,种类繁多。

蓝刀最普遍。

还有红尾、花鲢、翘嘴、鳊鱼、鲤鱼都是主要鱼类,使得一年四季,春陵江聚集有大量的钓鱼佬。

我们草帽村就在春陵江边,自幼跟爷爷相依为命,我八岁就成了钓鱼佬。

但是我钓鱼出事,是在我十八岁那年。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是在七月份,我跟村里的王富贵,还在后半夜的凌晨四点左右,拿着鱼具,打着手电筒,摸黑就往河边跑了。

钓鱼很有讲究,分季节和气候。

像七月份这种高温天气,白天闷热,鱼都不开口,很难钓到鱼,搞不好就会空军。

早上的五点至九点,还有傍晚的五到七点,因为气温较低的原故,鱼也活跃,是一天当中上鱼最佳的窗口期。

而我跟王富贵,赶的就是早口。

等来到秘密基地,我们按照往常,扔了两把碎玉米先打窝聚鱼。

紧接着就准备鱼竿。

在九十年代,大家用的钓鱼竿,还是插接鱼竿。

插接鱼竿又被称为并继竿,是用竹子做成的多节鱼竿,将竿节一节一节相互插接组成。

这种鱼竿有三节的,也有四节的,每节有一米长左右。

我跟王富贵,用的是四节四米五的插接鱼竿。

将插接鱼竿组好,我在鱼钩上挂上新鲜玉米,稍微用力就将鱼线抛了出去。

鱼钩用的是七号伊势尼,在当时五毛钱一个。

鱼线用的是编织线,又叫大马力线,编织线非常结实,抗压力强,柔软而耐磨,主要用来钓大鱼。

钓小鱼都是用尼龙线。

在九十年代,钓鱼用的鱼线,主要就是编织线跟尼龙线这两种。

至于浮漂,在那时候也有塑料的了。

但我们喜欢用鹅毛。

王富贵家里,养了三只大鹅,这些年我们钓鱼,把鹅毛拔得比长得还要快。

搞得那三只大鹅,看到我们就像瘟神样躲着我们。

前几天都在这里钓,漂是之前调好的。

直接钓底。

我们钓的这位置还是一个很大的回水弯。

水深的有八九米,水浅的在四五米,我们钓的就是浅水区。

而这里的河段,鳊鱼最多。

没有其他杂鱼,鳊鱼成群,最小的都有一斤来重,大的在三四斤左右。

昨天我跟王富贵在这里钓,从凌晨五点钓到早上九点,才钓了四小时,我钓了四十斤鳊鱼,王富贵钓了三十斤。

我们自己有渠道,卖鱼的郑老板,是王富贵的远房表哥。

把鱼卖给郑老板,给我们五毛钱一斤。

货不应求。

郑老板把鱼都是往县城销售的。

不管什么鱼,只要上一斤重的鱼都收。

昨天把四十斤鳊鱼卖给郑老板,我便赚了二十块。

而我们每次买鱼具,同样是托郑老板,在县城帮我们买回来,至于在我们乡镇,还没有这些东西卖。

王富贵运气不错,刚刚下竿,还没有坐下来,直接就黑漂了。

潇星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众所周知,南域中有一个绝对不能惹的势力,草堂。 其中大弟子,是南域的青云剑圣,剑道通神。 二弟子,万古女帝,统领一个时代。 三弟子,当世大儒,文曲星下凡。 四弟子,魔神转世,镇压九幽。 …… 陆长生:我?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他们的师尊罢了。
别让我通宵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三国系统文现代青年稀里糊涂魂穿到东汉末年,成为了西汉丞相、北平侯张苍的后人。从今以后,东汉末年这个时代便多了一个人:姓张,名禟,字匡胤。曹操:棋差一招输给张禟,我不甘心!张禟:你确定只差一招?刘备:为什么有那么多英雄豪杰跟随张禟,我不明白!张禟:你也整个系统,你就明白了。孙权:我要是早出生十年,这一切都会不一样的,我不服气!张禟:让你早出生七十一年。张禟的出现,东汉末年还会分三国吗?
顺心平淡
天武神帝
天武神帝
一代天骄云飞扬,因在秘境中保护自己的未婚妻,导致修为尽废,成为一介废人。 后被逐出天阳宗,成为一名宗门弃徒。 然,少年热血,以三尺青锋,征战天下。
醉梦星辰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