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93章 下一仗该怎么打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不由得问道:“什么叫封建时代的士兵?难道你们那会儿面对如此绝境,所有的战士还会继续战斗下去吗?”
刘能点了点头,答道:“当然,不过我们那会儿是由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士兵出战都是真正的为国而战,所以即便面对绝境,他们也是敢于继续战斗下去的。”
“当时我们就和十几个国家的联军开战,在一场战役之中,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必须要阻止敌人的进攻,当时他们面对的是两倍于己的部队,而且火力远比自己强,差距就如同现在的汉军和魏军一样。”
“为了争取建筑防御阵地的时间,这支部队的将领将所有人全部拆分,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防御线,而且开战之前就将这些人的补给全部填满。”
“这不是应该的吗?”诸葛亮理所当然地问道。
“的确是应该的,但是这位将军还给所有人下达了一个极为残酷的命令,那就是每个人都要负责守住自己的防线,任何人不得支援,违者军法处置。”
诸葛亮的面容瞬间凝重了起来,他知道这道命令有多残酷。
果然,只听刘能继续说道:“这道命令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坚守自己的位置,即便自己有能力救援,也没办法救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面前。”
“而敌人的火力极其猛烈,第一道防线只守了两刻钟,防线上的所有人就全部战死了,第二道防线也只防守了两刻钟,所有人也全部战死。”
“就这样,几乎每过两刻钟,前面都会传回消息,自己的战友全部战死,下一次也许就轮到自己了。”
“但是,面对这种必死的局面,整支部队都没有人退缩,全都坚定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没人退缩一步,这样的战斗一直打了整整七天。”
“丞相,我问你,汉军面对这样的局面,不会对士气有所打击吗?”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出声感叹道:“你们那会儿的军队,的确是一支悍不畏死的大军。”
刘能苦笑了一声,说道:“不能说是悍不畏死,而是应该说有信仰有目标。”
“在那之前的一百年,世界列强在中原大地上肆意纵横,每年从这里掠夺走的银钱都足以抵得上武帝在位时候所有的财富。”
“后来倭寇入侵,在吴郡那面发生过一次百万级别的大战,在那场战争之前,国内一样是混乱不堪,各地都有割据政权存在。”
“不过等这场大战发生的时候,所有人都摒弃前嫌携手作战。”
“零陵、武陵、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等地组成了狼兵,长途奔袭千里之遥,六万人的兵马战死了五万多。”
“长沙、桂阳、南郡、临贺、衡阳、湘东、天门、昭陵等地组成了湘军,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蜀地出兵十几万人,普通士兵战死得更多,光是军官就牺牲了近三百人。”
“皖军就更不用说了,整支兵马全部战死,战后全国一共七万多座纪念碑,有两万多全都是纪念他们的。”
“死战不退,就是那个时候全国人民的心愿,而这些将士心中所怀着的,只有一颗驱逐外敌的心。”
“这就是一支有了信仰的军队。”
诸葛亮沉默了良久,突然出声问道:“你和我说这些,是不是想让我把复兴大汉的理念灌注到这支汉军之中去?”
刘能却是摇了摇头,回答道:“不,我是希望丞相可以将汉人作战是保家卫国的理念灌输到他们的心中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如今打的每一仗,都是为了以后太平了他们和家人的美好生活。”
“我相信,如果有了这种理念的话,那汉军的战力将再拔高一个层次。”
刘能之所以不让诸葛亮将复兴大汉的想法灌输到汉军之中,因为这个想法压根不需要他来灌注,因为他已经将这种理念灌输下去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北伐是为了什么,否则姜维一个降将也没有那个能耐在他死后又北伐了十次。
不过这种理念对于如今的汉军来说,意义其实并不算太大,毕竟汉末乱世好多人都亲身经历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是不会再想的。
但是,如果将保家卫国和美好生活灌注进去的话,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初商鞅的军功爵制,就是将美好生活添加进了军功之中,砍一颗敌人的头颅就意味着自己距离美好生活能更进一步,作战的时候自然悍不畏死,甚至还担心敌人的脑袋不够自己砍的。
秦国也是依靠这套制度,一步步做大,直到一统六国,建立了大秦。
如果汉军能有这种理念,知道作战是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作战的时候肯定更加悍不畏死,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是任何一个敌人都会感觉到恐惧的。
其实这种理念在刘能的小时候就有感觉,在他小时候和别人打架的时候,就会有种感觉,已方的气势足够足的话,对手就会感受到恐惧,那么在打架的时候就会光挨打很难还手,等他长大了才知道,这种气势叫做杀气。
一个悍不畏死的人,在面对任何对手的时候都会让人感觉到恐惧,而一支打仗的时候只能感受到恐惧的军队,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即便他们手里的武器再先进也没用,后世的沙大户就是个例子,他们的正规军在早期面对拖鞋军的时候都会战败,连坦克都被人俘虏缴获了,这就是没有杀气的代价。
诸葛亮低头想了一下,出声问道:“那我就需要重建大秦时候的军功爵制,否则没办法取信于人。”
“不过暴秦之所以叫暴秦,他们会被太祖皇帝推翻也是因为这军功爵制,好船者必溺,好战者必亡,若是大汉再行这军功爵制,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覆灭了。”
刘能立刻劝道:“丞相,大汉灭不灭,不是你需要考虑的,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能完成复兴大汉的梦想就足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后代的事情你考虑不到。”
“但是这怎么能不考虑啊!”诸葛亮叹了口气,说道:“先帝将大汉江山托付于我,我怎能视而不见呢!”
刘能继续劝道:“但是你在世的时候,大汉肯定不会有覆灭之危的,而且你最多就是安排一到两个人继承你的位置,继续保护大汉,不过这个时间肯定长不了,最多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就像后世的明朝一样,那个国家的开国之君是一位真正的雄主,得位之正千古无他,从一名乞丐开始,一步步成为一国之君,而且驱逐了比匈奴还要强大的敌人,重新让整个中原再度回到汉人的怀抱。”
“他的继承人也是一位雄主,以皇帝之躯北征草原,成为了唯一一位饮马翰海,封狼居山的帝王,而且七下南洋,将大明天威散布到半个世界。”
“而之后的第三代和第四代皇帝,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可以和文景相比的明君,成绩不比任何人差。”
“但是,他们的第五代皇帝却在草原上,统领着五十万大军被敌人的四万骑兵击败,自己还被俘虏去了草原,草原人还拿着他当做筹码敲诈中原王朝,结果被文武百官给废了,直接推举成了太上皇,然后又立了一个皇帝,废掉他的人里面还有他爹留给他的顾命大臣,这样的事情谁又能想得到呢!”
诸葛亮不禁笑道:“那这个皇帝也太过废物了些。”
刘能立刻摇摇头道:“他不是废物,因为他是数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太上皇身份重登大位的皇帝。”
诸葛亮的神情立刻凝重起来。
的确,一个皇帝被人俘虏了,然后被废为太上皇,最后还能击败当朝皇帝重临大宝的,的确不能说是废物。
刘能继续说道:“所以说,不管一个人有多英明神武,都没有办法预测到后代的想法。”
“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吗?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衷是个傻子皇帝,这种事情他司马懿能算得到吗?”
“更何况曹操如果知道司马懿会推翻魏国,建立晋朝,你认为他会让司马懿继续活下去吗?估计司马家的鸡蛋都得被摇散黄,蚯蚓都得竖着劈。”
诸葛亮立刻被他的话逗笑了。
刘能的对比很直观,他立刻就领悟了刘能的意思。
的确,如果曹操知道司马懿在几十年后的事情,那肯定不会留着他,即便曹操不知道,曹丕知道了也不可能留着他。
而且以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他要是知道司马衷的事情了,八成也会提醒自己的大孙子,让他多生几个儿子才是。
诸葛亮笑着说道:“好吧,我答应你。”
“就像你说的那样,儿孙自有儿孙福,后世的事情就交给后世之人去操心吧,我现在还没有击败魏吴,一统天下呢,还是先顾好眼前的事情再说。”
“这才对嘛!”刘能立刻说道:“丞相先考虑考虑,下一仗该怎么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