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33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盐院的讲会啊!”郑应昌点了点头:“那是必然要去的,盐院有银子,去了最差,每个夫子与学童都能发份文房四宝。”
“那咱们塾都去!”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郑应昌用奇怪的目光看着陈凡:“盐院的银子再多,那也不是这么花的。按例,像咱们这种小社学,只能出个五人。”
“那听郑兄的意思,像安定书院这种有名气的大书院,去的人便多了?”
“那是当然,人家名气在那呢,自然去得人多。”
“多少?”
“十人!”
陈凡点了点头,之前钱琦想方设法打压同行,扩大通扬塾的影响力,想来也是存了将族学扩建为书院的想法。
有了书院,影响力便增大,各种随之而来的利益也就水到渠成了。
讲会赏赐这种小头根本不算什么,有了书院,朝廷就会给予一定的特权,比如学田,普通的社学只有最多二十亩学田。
超过了就要交税。
但书院就不一样了,表面上也只有一百亩学田的限额,但书院可以投献。
投献就是农民把田地寄托在书院名下,自己则成为书院的“佃农”。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免了田税,还能免了徭役。
免除徭役这个就厉害了,若是不想服徭役,一户之家每年要向衙门上缴五两银子,请别人代服徭役。
将土地投献给书院,只要把田税、粮税这些该交给朝廷的税赋交给书院,而徭役则自动免除。
如此,书院与农户都得了好处,唯一损失的,便只有朝廷了。
同样的投献,还发生在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身上。
因为举人可以免除一切税赋徭役,所以一旦中举,顷刻间周围但凡能跟这举人沾点关系的,全都会上门求告,求着举人收下自家的田地。
徐拯的父亲徐述便是举人,他家原本就是前朝的乡宦,田连阡陌,自己又中了举,投献土地的人最近也是挤破了门槛。
要不是前些年徐家住在鄞州,不然早成了跨州越府的大地主了。
陈凡又请教道:“泰州分司这讲会,郑兄之前参加过吗?规矩是什么样的?”
郑应昌负手一笑,颇为自得:“倒是参加过两次,讲会也是颇有意思,跟别处讲会稍有不同。”
“请讲。”
“别处讲会,出题人拟出一题,应会者照题阐发其中意思即可。”
“但泰州分司的讲会却是倒着来的。”
“哦?”
“盐院会先拟一题,然后让应试者用经义上的句子解释这个题目。只要你能解释得通,那便算你过关。”
“?”
“举个例子,若我是盐院,先出一题:吃饭大如天!”
“东家试着从经义上找出符合题旨的句子。”
陈凡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跟八股文的破题反着来吗?
八股文的破题是给你一句经义,你拿来解释一番。
而这讲会则是反的,他先给答案,让你顺着答案找题目。
很有意思,这种题目很能考验学生对经义的熟悉程度,甚至还能考察一个学生的三观。
“吃饭大如天!”陈凡思索了片刻,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我是泡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