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华首辅

第三百四十六章 义商薛娘子(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三百四十六章 义商薛娘子

薛虹带头站起身来:“如此,本官就多谢各位义商的配合了,诸位,本官敬大家一杯。”

“岂敢,岂敢!”

“应该是我等先敬大人才是。”

……

是夜时分,金陵薛府后院,一名眉目灵动,身姿丰韵的女子正在翻看着账本。

“嗯?这里空了一笔二百两的银子,去了哪里?”

“回小姐的话,这笔银子是扬州胡家皮袄铺子的欠银,至今尚未回款。”

薛宝钗将这笔的空缺记下,随后又捧起另外一本账册查看起来。

待将基本账册一一看遍后,又指出里面对不上的地方,让下人一一去查证。

薛宝钗本为宝庆公主伴读,可前些年因为显露了一些才能,得到了尹皇后的赏识。

随着宝庆公主的年龄增大,薛宝钗的伴读生涯也随之结束。

薛宝钗婉拒了京中的求娶者,转而回到了金陵,成为了薛家家业的实际掌控人。

薛蟠只不过是明面上的掌控人罢了。

薛宝钗之所以能真正的掌控薛家的家业,主要还是因为尹皇后的赏识。

这几年中,在薛宝钗的操持,以及金陵官府的配合下,薛家的商业名声大噪。隐隐有了江南地界富商之首的意思。

在薛宝钗掌权期间,积极配合朝廷的各种政策,也时常捐赠一些米麦绢布之类的物品给受灾的地区。

偶尔拿出一部分银子,用来救济金陵城周遭鳏寡孤独之人。

几年的时间里,金陵薛家的名声也水涨船高,甚至还混出了个义商的名头。

偏偏地位越高,在薛宝钗控制下的薛家越低调,金陵之人纷纷尊称薛宝钗为薛娘子,称贤称颂者不绝如缕。

当然,薛宝钗的行为也引来了一些老顽固、腐儒的批判。甚至就连一些女子也对薛宝钗的行为不耻。

但受过薛宝钗恩惠的百姓可不会答应,纷纷自发的为其出声。

薛宝钗对外面的流言蜚语一概不理会,只一味的做自己该做之事。

久而久之,原本攻讦之人,也渐渐变为敬佩。

就连那些羞与为伍的女子,也开始羡慕、尊敬起了薛宝钗。

“小姐,咱们家二爷回来了。”

薛宝钗面色一喜,将账册收好后,捏着帕子便往前厅赶去。

待到前厅,便看见薛蟠懊恼的拍着自己的脑袋:“哎呀!妹子,你说我这脑袋,出门的时候背的还好好的。怎么一喝酒就开始望词了呢?幸亏没耽误薛虹大哥的正事!”

薛宝钗见到薛蟠这副憨样不由得捂嘴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道:“哥哥,我让你同薛大人打听的事情可探明了?”

薛蟠眼神瞬间变的清澈,满头问号:“唉?妹子你让我问什么来着?”

“就是远洋贸易的事情!这么重要的事,兄长你居然忘了?”

薛蟠自顾自喝了口茶水,不以为意:“急什么,反正薛虹大哥这次回来还要回族里一趟,短时间不会回京的。”

薛宝钗坐在薛蟠对面解释道:“经商之事一不先,步步先。

海贸利润牵扯甚大,若能早做准备,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况且咱们家能保持现状,也是仰仗宫里。只有咱们家展现的价值越发,日子才能过得越好。

皇商虽然沾了个皇字,可到底还是个商。

以后若是想让薛家的后辈更上一层楼,咱们兄妹就得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

(沈阳升温降温和过山车一样,作者又趴窝了。再多欠一个四更。我这账是越欠越多了。

大家不妨猜猜,宝钗的结局。)

烟柳画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包公探案
包公探案
关于包公探案:宋仁宗年间,包拯任开封府府尹,公孙策、展昭、艾虎,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追随在侧,且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破获一个个案件,还大宋朝一个朗朗乾坤。
是小小的确幸呀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
结婚十年,颜心始终对叶轩冷漠如冰,甚至是他躺在手术台上命悬一线,她也没有过问半句。叶轩深爱着她,也坚信终有一天,他能把她的心捂热。但他等来的却是,她对另外一个男人的一往情深呵护备至。就连他一手带大的女
我爱吃龙虾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阮白慕少凌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阮白慕少凌
定好的试管婴儿,突然变成了要跟那个男人同床怀孕,一夜缠绵,她被折磨的浑身瘫软!慕少凌,慕家高高在上的继承人,沉稳矜贵,冷厉霸道,这世上的事,只有他不想办的,没有他办不到的!本以为生下孩子后跟他再无关系
堆堆
打通古今,想不暴富都难
打通古今,想不暴富都难
女朋友阿珍跟厨子阿强私奔了,还拿走了所有积蓄。走投无路之际,姜浩无意间打通古今通道。李子柒:“本姑娘何时短过人家的酒钱?喏,这十两黄金,打赏你的!”刘伯温:“掌柜的,老朽近日囊中羞涩,不如用我这把折扇
颓废的烟121
手握前世记忆,我在官场杀疯了
手握前世记忆,我在官场杀疯了
上一世,副书记偷用他的手机暗中给别人通风报信,最终导致他含冤入狱,被判了十年,毁了一生。好在现在他重生到二十多年前,一切都来得及!重活一世,他靠着前世的记忆开始布局,不等副书记来害他,就先把副书记送进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