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弃子

第90章 我舅大海有捕头之姿(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90章 我舅大海有捕头之姿

李勇走到苏大海面前,冷声道:“让开,我跟犯人要单独说几句话。”

苏大海面无表情,“知县大人有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孙诚。”

“滚开,不过是个小小狱卒也敢在我面前放肆!”李勇拿出典狱长的派头,可苏大海根本不为所动,外甥说了,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孙诚,他就不能让人靠近,谁来也不行。

“哎,给老子滚开!”

李勇直接上手想给苏大海一个耳光,但身高差距太大没有探到。

“来人,给他点教训,让他知道在这县牢里是谁说了算!”他直接喊来几个狱卒,宋池在的时候不过是虚与委蛇。

几个狱卒磨拳擦掌的过来,他们都是看管犯人的,哪个不是凶悍之人。

“虽然是宋师爷让你来的这里,可能不能待下去就看你的本事了。”李勇冷笑着直接道:“给我打!”

其话音落下,几个狱卒扑过来,苏大海面无惧色,抬脚就把两人踹倒,随之两拳打出,另两人应声而倒。

“太弱了。”

苏大海摇头,他在长风侯府做了多年侍卫,凭的可不是关系,而是本事。

以他的拳脚对付几个小年轻真是绰绰有余。

“你”李勇面色变幻,又大声道:\"来人,给我把兄弟们都找来,还真反了天不成。\"

随即又有几个狱卒过来,不过片刻皆是躺在地上哀嚎。

“就尔等这般也配做狱卒?”苏大海神情不屑。

“你你好大胆子!”

苏大海微笑露出洁白牙齿,“典狱长是想亲自动手吗?”怕是宋池也没想到,在家里做妻管严的舅舅竟然这么勇猛。

“还敢在县牢寻事斗殴,我现在就能让做不成狱卒。”

“我是知县大人的人,你能把我怎么样。”苏大海记住了宋池说的话,谁都不要怕,越勇猛越能被知县大人赏识,别说做个小小捕快,做捕头也不是难事。

外甥已经说了。

我舅大海有捕头之姿。

夫人一直说我无用,等我做了捕头看她还能怎么说?

真是要强的男人啊。

“你你给我等着!”李勇放了句狠话离开。

孙诚看着苏大海更是吓破了胆,这位济县大户一日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

“你你想怎么样?”

“安生待着,你出不去。”

这也是宋池教的,若是孙诚问起什么,只需说这句话就行,不断给他压力。

“我我要见王捕头。”

“你见谁都没用,没人能救的了你,除非”

“除非什么?”

“你知道该怎么做。”苏大海把宋池教的话术说了一遍,就搬过一个凳子坐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余狱卒根本不敢靠近,就连牢房里的犯人也老实了不少。

而此刻,李勇已经气喘吁吁地来寻王豹。

“豹哥,怕是动不了手了。”李勇大口喘着气,他曾也是董为民家仆,都是自己人,否则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怎么回事?”

李勇赶紧把事情原委说了一番,王豹眉头紧皱起来,随即猛然拍桌,咬牙道:“这个宋池可真是找死啊。”

天香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克系执法官
克系执法官
污秽的野兽垂以蜜饵,引诱驯良的灵魂堕入深渊……承载万重信仰的旧日支配者的漠视下,唯有执法官在清算一切……
机智的黄瓜
穿越之陶朱之富
穿越之陶朱之富
关于穿越之陶朱之富:瑜欣怡(禹馨宜)不小心穿越了,穿越到了家徒四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孩与满脸沧桑的母亲。她决定了从操旧业。当日子过得正好的时候,他那死鬼丈夫回来了。接下来是母慈子孝,家庭团圆吗?不,接下来正是现代思想与古代观念相碰撞的时刻。古代道德伦理多受宗教、传统习俗和统治者意志的影响,强调忠孝节义、三纲五常等。现代价值观则更加多元化,强调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公平正义等。这
沅芷汐水
功高盖主怕被杀,结果女帝要下嫁
功高盖主怕被杀,结果女帝要下嫁
关于功高盖主怕被杀,结果女帝要下嫁:[王朝争霸+庙堂+江湖+单女主+无系统(系统是经验包)+杀伐果断+种田]穿越到这片世界的沈浪刚从军中退伍,加入了大楚新创建的精卫司任职。此时,女帝初登基,国朝内忧外患,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也就在这个时候,沈浪走进了女帝的生活……多年后,女帝站在太极殿上,接受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心中很是感慨。回望一眼身侧的沈浪,想起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由紧紧抓住他的手。“
不爱拆家的二哈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一个国家的荣辱,和将士们脱不了干系。 兵力强厚,国家便不易被侵犯,兵力弱,就会沦为案板鱼肉,任人宰割。 而他所镇守的国家,本有强盛兵力,却在一战之后溃不成军,就连身为将领的他,也身受重伤,拖着一口气回来。 本以为,为国捐躯都是英雄美事,谁知国人对于败军的他百般羞辱…… 他不在意,可他的家人,不能不在意。 他:“我曾见过仙人,是她救了我。” 没有人信。 他:“总有一天,我会把我失去的,拿回来。”
佚名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