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一百二十一章 名满京城
张启怀疑王举正是在借机替朝廷敲诈自己,但又没有证据,只能再次忍痛答应了下来。
“好了,你别哭丧个脸。雁门关你都敢卖酒,其他的军营你就不敢了么?”
“我敢个屁!到时候再给我加一成酒税,我别干了。”张启如实说道,他都要考虑日后给不给雁门关的杨将军供货,反正也不赚什么钱。
“你啊,胆大的时候跟疯子一样,说你几句,却又胆小了。”曹喜笑骂道。
“什么意思?难道我可以继续跟军队做生意?”张启回过味来了。
“你不做,自然有人做!”
“太棒了!曹大人,您看京城有这么多军营,我先找谁合适?要么您给我引荐引荐?”
张启想着曹喜既然都这么说了,证明这条路可行,加上曹喜在军队中有关系,卖酒给军队那不是轻轻松松。
“张启,京城的禁军要是喝到你一滴酒,在圣上杀了我之前,我先杀了你。”曹喜没想到这张启竟然敢打京城禁军的主意。
“你不是说我不做,有人做么?”张启小声的嘟囔着。
“对!但不包括京城里的禁军!”曹喜气笑了,王举正在一边也是笑的很开心。
“那要是他们自己来酒肆喝酒怎么办?”
“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在军营里是不行的。”曹喜再次强调了一遍。
“好了,这个事情就翻过去吧,没必要再讲了。”王举正终止了这件事情的谈话。
随后王举正让张启去找吕夷简一趟,据说是他真的给张启要了一个恩典,具体的要张启自己去问。
“这不好吧?上门去要赏赐,多丢人!”
“你快去吧!吕大人等你一个多月了,难道你要他亲自上门?”王举正直接把张启给轰了出去。
张启被轰出来后,赶紧买了些礼物,去了吕府。
吕夷简见到张启,客气的接待了他,随后拿出一张敕令递给张启,让他看看。
张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疑惑的问道:“这文林郎是个什么玩意儿?”
“文林郎嘛,在我眼里自然算不上什么,可对于你这种没有功名的人来说,那可是天大的恩赐。”
对于张启的疑惑,吕夷简也是耐心详细的给他解释了一番,表示这等名誉虽然没有实权,甚至连俸禄都没有,但也表达了朝廷对他所做出的事情的肯定。
“我知道了,就是一个好听的名誉称号而已嘛!”
“嗯,你这么理解也不错,但好歹也是个从九品的名头,还有个最大的好处!”
“什么好处?”
“除了圣上、太后和一些王公,其他无论什么品级的官员召见你的时候,你都可以不用下跪,包括我在内。”
张启一听也是一阵无语,这对他来说算什么好处;可这个特权在古代算是非常难得的。
吕夷简也是看出了张启的小心思,继而耐心的说下去:“你若是看不上这个文林郎,想要得到更好的荣誉,那就要靠你自己日后的努力了,虽然无法再像太宗时期那样花钱买官,可我朝并没有取消以物易官。”
张启倒是觉得这两个方式是一个性质,只是后者听起来让人舒服一些,官家也保留了些脸面而已。
“我大宋有钱人比比皆是,以物易官对他们来说不是简单的事情么?”
吕夷简哈哈笑了起来,指了指张启说道:“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我大宋富庶者众多,可不是说你想以物易官就可以的,没有一定的大贡献,给再多钱也没用。”
“这么说来,我还算有过大贡献咯?”张启觉得如果是这样,以物易官还算不错,说不定自己以后就弄个官当当。
“不错!你小子也算是运气好,若是灾情发生在其他地区,还得不到这样的荣誉呢!”
“哈哈?那我运气还真好!”张启对吕夷简的话有些无语,但也庆幸自己的运气。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还不赶紧领旨谢恩?”吕夷简光顾着跟他说话了,一直没把敕令给他。
“草民张启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启有模有样的接过了敕令。
临走前,吕夷简提示他可以把敕令裱起来,挂在快活林,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回去后的张启,也是真的听去了吕夷简的话,把敕令精心的裱起来,并悬挂于快活林进门处。
所有宾客一抬头就能看的见!
也正如吕夷简所说,这敕令挂起来之后,快活林的生意突然暴涨,京城大小官员都前来办理会员卡。
外地的客商也听说了此事,哪怕是快活林没有客房了,也要先办个会员卡,再去别的客栈休息。
最后悔的还要是那些掌柜的,他们要是知道捐钱能获得这样的好处,砸锅卖铁也要多付些钱两。
一切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他们只能看着快活林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启可谓在京城混得是风生水起,通过扩建和收购,快活林的规模快赶上樊楼的一半了。
城东也因为快活林的崛起,成为了京城中最热闹的商圈。
飞天美酒也逐渐的成为了大宋第一个超级名牌美酒,不仅在各路销量极好,也得到了辽国商人的青睐。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张启向朝廷申请,将城西汴河出口处的大量土地租了下来。
不仅增加了官家的税收,还解决了几百人的生计问题。
为此朝廷着排岸司与纲运司,全力保障飞天美酒的水路运输,并且在张启的请求下,派驻了禁军对酒坊进行日夜保护。
酒坊人员多了,难免会有不法之人窥视张启的蒸馏技术,这一点张启也早就做了防范。
在严厉的处理了一批人员之后,酒坊再也没有人敢轻易的去窥视这门技术。
此刻的张启,已经是一名真正的京城大富,大到王举正再见到他时,态度上都要稍微客气一些。
赵祯与刘太后对于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自然也是要极力拉拢的。
与吕夷简不同,张启知道仁宗无需几年就可以摆脱刘太后进行亲政,坚决的站在了赵祯这一边。
可他的这一个选择,也是引起了刘太后一党的不满,总想找个机会让张启吃点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