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一百三十章 教育改革
张启听到龚老的夸赞,不敢怠慢,起身回礼道:
“龚老客气了!修缮书院乃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算不得什么。这次能与龚老见面,也是我张启的福气。”
龚老再次哈哈大笑,左右看了看,试探性的问道:
“既然张大掌柜如此看重读书人,老夫斗胆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龚老有什么话就直说,我张某能办到的,一定尽量办到!”张启谦虚的弯着腰说道。
“嗯!我大宋有四座书院,这应天书院只是其中之一,像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都是为我大宋培养人才的地方。”
说到这里龚老清了清嗓子,有些认真的继续说道:“不知道张大掌柜可否给这三个书院也捐赠些钱财,也让这些地方的学子们享受同样的学习氛围?”
晏殊也没想到龚老会有如此请求,这让他一时间有些尴尬,他怕张启对他有所误会。
张启更是没有想到,这龚老三两句话就要自己掏出几十万贯,说实话他心里是有些不痛快的。
修缮应天书院也是看在范仲淹的面子上,也是为了得到晏殊的一些支持,十万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龚老开口了,张启一时间也是不好拒绝的,他也搞不清楚这里面是不是还有晏殊的意思。
一旁的晏殊看出了张启的为难之色,连忙出来打圆场:
“龚老,张大掌柜这段时间又是修缮书院、又是买地建楼的,我估摸着已经花了二三十万贯了。
任谁也没有那么厚的家底,不如过几个月,等他在应天府这里赚到钱了,我再与他商讨一下如何?”
别看龚老只是国子监的领导,对于张启的底细,他在京城的时候已经打探清楚了,所以他这次才会有如此请求。
但既然晏殊都出言相劝了,自己也不好强人所难,可似乎也有些不甘心,继续问道:
“张大掌柜,你怎么说?”
张启这段时间是赚到钱了,可也用出去不少,他趁着刚才仔细盘算了一下,除了身上剩下的几万贯,京城最多只有十万贯了。
这些钱还要留着在应天府使用,所以是万万不可以在胡乱投资了。
“龚老,晚辈对读书人是极为尊敬的!无奈正如晏大人所言,最近花销太大,剩下的一些钱还要留作本钱做生意,短时间怕是拿不出钱资助其他书院了。”
“哎!没事的,我也是一个提议。不过你可要答应我,若是日后你赚到钱了,尽量也把其他三个书院也搞一搞。”
张启听闻立刻拍着胸脯说道:“那是自然!能为我大宋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是散尽家财也未曾不可!”
龚老拍手称赞,也是立即许下承诺:
“我龚某也再次表态,若是你张启能帮助其他学院,我肯定会向圣上和太后请旨,给你讨个国子监博士的名头。”
张启可能不知道国子监博士分量有多重,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可是正五品上的官职,非饱学之士、德高望重之辈,难以担任。
除了可以教授学问以外,亦可参与国子监之管理事务,诸如监督考务、参与学规之制定等。
张启见其他人都是一脸震惊,只有自己不明所以,想问清楚又不敢,只能笑着应付了过去。
这件事情聊完之后,在龚老的提一下,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本领,以此次应天书院修缮为主题,有写诗的,有写词的,非常热闹。
可是苦了张启,除了读书的时候背过几首宋词以外,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假装附庸风雅,别人喝彩他也喝彩。
忽然有位老者想让张启也作一首诗或者词,张启这下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思来想去,他只好如实说道:
“诸位,张某才学疏浅,要是论经商,论厨艺,我可以说个三天三夜不停歇;若是作诗作词,实在是为难我了。”
面对张启的言辞,范仲淹也是跟着打了一个圆场,那位老者也只能作罢。
张启见他们有些意犹未尽的意思,为了避免自己再被要求作词作诗,或是作文章之类的事情,他借口上茅房,溜了出来。
直到午饭时间,张启才重新进入了讲义堂。
觥筹交错之后,总算是把龚老这些人给送走了,张启这才舒了一口气。
正欲离开,范仲淹把张启留了下来。
“范大人,还有什么事情么?”
“张大掌柜,我现在是丁忧期间,身无官职,以后不必以大人相称,我比你年长不少,我就托个大,你喊我范大哥就行。”
“哈哈!真是好极了,范大哥,有什么事情么?”认范仲淹为大哥,张启做梦都要笑醒。
“哈哈!你且听我慢慢说来。”
原来范仲淹原本是在老家丁忧的,晏殊听闻之后,把他从老家叫到了应天书院,让他负责书院的管理和教学。
范仲淹也不负众望,在来到书院后,得到了众多老先生和学子们的喜爱。
他提倡“经以明道、文以通理”,是其教育思想之精髓。
这个思想主要是把书本上的东西结合于实践之中,让学生们既能明经义之道,又能通治事之理。
“自从我改革教学方法之后,已初见成效。学生们不在死读书和读死书了;但那些老先生毕竟条条框框太多,也缺乏真正的实践。
所以我想聘请你作为客座博士,给学生们讲讲课。”
张启一听,连忙摆手拒绝:
“不可不可!我一介白身,岂能教书?何人不知这四大书院的学子们都是高官之后,再说我也没打算在此地久留,一切安顿好了之后,我还是要离开的。”
“你别急着拒绝!”范仲淹打断了他的话语,“你也知道这些学生们都是高官之后啊,他们以后基本上都是要进官场的人,若是你能征服一二,日后对你不也有好处么?”
“范大哥,士农工商!我们商人是排在最末尾的,这些公子哥们能听我的?”
“张启兄弟,你别看他们年纪小!能来应天书院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那都是有头脑的!只要你说的是实际有用的,而不是空谈,他们都会听进去的!”
范仲淹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们对实践学越来越感兴趣,不再受书本条条框框的限制。
甚至很多时候能提出一些大胆的想法,这让范仲淹更加确信自己的教育改革的成功。
醋溜肥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