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一百九十二章 颐养天
兄长欲食,却被太后用筷子轻轻打手:“胡闹,老爷还未享用,你的礼仪何在?”
兄长尴尬一笑,将面碗恭敬地端到父亲面前,自己又去取了一个新碗。
那臊子面,美味至极,香滑咸鲜,是他灰暗童年中难得的一抹亮色。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父亲手中的面碗尚未放稳,便啪嗒落地,随之倒下的,是父亲高大的身躯。
裴父,他儿时的依靠与偶像,那幕惨剧,他长久不敢回想。直至他成长为真正的男人,面对亲人的离世与背叛,他才鼓起勇气,去探寻那日的真相。
裴父的死因竟是那只瓷碗,这只碗曾被兄长握在手中,却被太后一掌拍落,最终落入裴父之手。同样的手段再次出现。
“幸运的是,这次碟子里装的是燕丝姜,老太太只吃了上层的部分,只有边缘沾到了蚀骨毒,所以中毒不深。如果碟子里是汤或者面……”
裴远尘停顿了一下,尽管声音依旧冷静,苏瑾瑶却能听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远尘。”苏瑾瑶柔声细语地呼唤,她的声音如同温柔的手臂,环绕着他,“多亏文大夫及时救治,祖母已经脱离危险了,幸好有你在。”
裴远尘从沉重的情绪中缓缓抬起头,在夜色中深情地看着她。
的确,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年少时无力阻止父亲离世,而如今他有能力保护那些他想要守护的人。
“你不责怪我吗?这一切或许因我而起。”裴远尘问道。
苏瑾瑶平静地回应他的目光:“将责任归咎于无辜者,不过是弱者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真正的凶手才是我们应该指责的对象。”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实比坚不可摧的裴远尘还要坚强。
至少这一刻,她的话说服了裴远尘。多年来的怨恨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你说得对,有仇报仇,阿瑶,本王一定会为你的祖母讨回公道。”裴远尘坚定地说。
苏瑾瑶没有提及恩怨难解的道理,也没有劝他放下仇恨,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我相信你。”
这是裴远尘的选择,虽然苏瑾瑶不会鼓励他对太后进行报复,但她也不会为了表现大度而牺牲祖母的冤屈。
裴远尘带着释然的笑容,消失在夜色中。
庄嬷嬷被困在苏府,所有出口都被严密看守,加上苏府空间有限,她一直找不到机会向外传递消息。这让等待在慈昭殿的太后焦急不已。
一夜未眠后,她等来的不是庄嬷嬷的消息,而是端亲王入宫的通知。
一股不祥的预感突然涌上心头:难道事情有了变化?究竟苏府有没有人丧生?她原本只是想让苏府发生不幸,好拖延婚事。
裴远尘此刻入宫,显然苏府发生了什么大事。
然而,不明真相让她的内心更加忐忑不安。
太后沉思片刻后,吩咐御膳房准备了两盅汤,然后前往皇帝的寝宫。确实,这次景和帝选择了在寝宫接见裴远尘。
对于太后来说,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足以让她感到恐慌,更何况这种非同寻常的情况。
“太后驾到。”随着一声通报,太后步入宫殿,只见皇帝与裴远尘并肩而立。
两人身材高大威武,一位身着金龙袍,另一位穿着亲王蟒袍,虽然服饰不同,但彼此间却显得异常和谐。
“尘儿今日怎么想到进宫来了?”太后微笑着问道:“你婚期将至,事务繁忙,怎么还有时间来看望皇帝?”
她原本以为,即使裴远尘察觉到了一些端倪,也不会有什么确凿证据,不足以对她构成威胁。
因此,她觉得这次探听情况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然而,景和帝与端亲王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景和帝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母后近来辛苦,今日一看脸色似乎不太好。”景和帝说道。
太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庞,心中疑惑:真的这么明显吗?如果真有如此明显的疲劳迹象,慈昭殿的人怎么会不提一句?
“皇帝说得对,哀家确实该好好休息了。”太后勉强笑道。
景和帝点头表示同意,并建议道:“皇家别庄现在温泉正好,母后不如去那里休养一段时间吧。那里会让母后福泽绵延。”
太后的笑容瞬间消失。
“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她想要婉拒,但在景和帝逐渐冰冷的目光下,话音渐渐弱了下去。
一种难以言喻的慌乱与愤怒涌上心头,太后面色阴沉地说:“皇帝,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还活着,你就这样对待我?”
她和景和帝从小一起历经风雨,情谊深厚,从未有过如此冷淡对立的局面。以前只要她稍有责备,景和帝便会温和劝慰,但这一次……
景和帝的眼神凌冽,浑身散发着帝王的威严气息。
太后第一次感觉到,他和裴远尘竟如此相像。
无论是眉梢眼角,还是浑身散发的冷漠与高傲。
“儿臣这样做是为了母后的幸福。”景和帝的话虽未尽其意,但对聪明人而言,已足够明了。
太后突然转身,目光如炬地盯住裴远尘:“你跟皇帝说了什么?”
景和帝向前一步,挡在裴远尘身前,仿佛第一次真正担当起兄长的角色:“朕身为一国之君,朕的决定不容他人质疑。”
他的话都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即使是太后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
太后的心沉了下去。景和帝和裴远尘施加的压力让她感到无比的烦躁:“陛下,若是有什么误会,不如坦诚相见。”
“母后,这正是误会所在。”景和帝打断她,“朕并无恶意,让母后前往皇庄,是出于真心的关怀,请不要误解儿臣的好意。”
对于太后来说,这是最糟糕的情形: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她转而向裴远尘求助:
“尘儿,你即将成婚,即便母亲不赞成你的选择,但这都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关心。难道你就如此厌恶我,甚至不愿让我见证你的婚礼吗?”
话虽带着几分演戏的成分,但在动情之处,也流露出真实的悲痛。
尽管裴远尘看似比景和帝更加孤傲,但他其实心肠柔软。
此刻,他真的看向了太后:“如果太后真心为我的婚姻着想,请移步至皇庄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