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自杀后,我携剑圣进宫杀贪官

第221章(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21章

“长安候在常奉府呆了如此之久,朕欲从常奉府诸子百家中选一些能人去尚学府任教,长安候可有举荐之人?”

酒足饭饱之后,赵凌又开始谈正事。

扶苏可是大才,除了之前被儒家洗脑,各方面能力都要强上冯瑜等人不少。

毕竟是始皇帝重点培养的长公子,岂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赵凌想询问他的意见。

扶苏沉吟道:“为人师者,需德高望重,儒家淳于越、伏生与叔孙通皆可为师,墨家郑离,农家田骥、桑禾,兵家王砺、蒙尘皆是德高望重之辈,亦可为师。”

赵凌微微点头,扶苏说的这些人,都是四五十岁,在诸子百家中皆有声望。

无论是辈分还是在名望都比较高。

赵凌其实也想选一些年轻人在尚学宫任职,可最后向来,始终不妥。

虽说达者为师,但在这个时代,想要为人师表,除了知识过硬,还有便是声望。

除了一些天才,一般来说,都是岁数越大,所掌握的知识越多,也越让人信服。

冯瑜哪怕已经被封为五经博士,甚至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但他还有一个短板,那就是太年轻了。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可不是说着玩的。

冯瑜已经被赵凌捧得够高了,他目前的任务便是编撰《万民典》,扶苏最近还得帮着赵凌批阅文书,常奉府编撰《万民典》这件事基本就得交给他了。

“朕编撰了一篇《三字经》和一篇《弟子规》,打算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长安候看看。”赵凌说完,对旁边的侍从招了招手,侍从很快拿出一本线订版的《三字经》和一本《弟子规》承了上来。

赵凌也是想过的,要教孩童,那就要简洁明了。

以《论语》、《尚书》、《诗经》这些来说,并不适合作为启蒙读物。

《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内容涵盖历史、伦理、常识。

《弟子规》同样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以孝悌、谨信、仁爱为核心,强调日常行为规范,更便于孩童诵读记忆。

“人之初,性本善……”扶苏翻开《三字经》后不免一愣。

开篇这六个字便让他眯起了眼睛。

这是儒家的理念,法家一直说的是,人性本恶。

秦武帝这是要重用儒家?

赵凌对《三字经》和《弟子规》都经过一定程度的删改,但基本贯彻了儒家的孝悌、仁爱、勤学。

扶苏一字一句地翻阅着,越看越心惊。

秦武帝这是将儒家的典籍总结了一番吗?

“将淳于越、伏生、叔孙通三人招来。”赵凌见扶苏读得入迷,已决定以他改了之后的《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

以这两篇让孩童习字,让儒家门生去教,相信儒家的人应该是没有意见的。

侍从很快将淳于越他们请了过来。

三人站在宫殿内,扶苏还在看《弟子规》。

赵凌也不开口,就让他们三人在旁候着。

直到扶苏将《弟子规》也看完之后,他这才问道:“长安候认为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让孩童识字的启蒙读物,如何?”

“善哉!”扶苏的眼底已经异彩飞扬。

他之前本就是儒家门生,对儒家有着异样的情感,哪怕时至今日,他否定儒家的更多是一些政见,比如重推分封制和以仁政治国。

经历了这么多,扶苏已经能理解他的父皇了。

可这并不代表儒家就一无是处了。

赵凌扫了淳于越他们一眼,道:“三位也看看,以这两本书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让其识字,可好?”

扶苏起身,将两本书亲手交给淳于越。

淳于越与他始终是师徒,以扶苏的秉性,无论淳于越怎么对他,他对淳于越始终充满了敬意。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
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
叶长青顶罪入狱,出狱后被老婆嫌弃,要求离婚。他笑了:还有这种好事儿?离婚当天,美女总裁上门提亲,前妻后悔莫及,跪求复合。叶长青果断拒绝: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我只想完成师父的任务。而就在任务期间,
搬砖汉子
嫡女换嫁当后娘?她携四崽炸皇城
嫡女换嫁当后娘?她携四崽炸皇城
【重生+先婚后爱+带崽逆袭+雄竞修罗场】前世,所有人都说陆青鸢抢了继妹的好姻缘,嫁给了太后最喜欢的小儿子贤王。可明明是继妹对镇北侯一见钟情,非他不嫁,陆家只好拿她顶上。她这个贤王妃表明风光,实则遭贤王
陈荔夏
证道论仙
证道论仙
关于证道论仙:超凡为仙,入凡为人,人即是仙,仙既为人,若寻仙道,先求人道,唯有学会做人,才知如何修道。浮世种种,因缘际会,那般不是修行?
枍杒
厉元朗水婷月
厉元朗水婷月
人生如戏,命运如此。心有百姓,大公无私。厉元朗身处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谱写一曲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旖旎小哥
靠药神空间带猎户相公混得风生水起
靠药神空间带猎户相公混得风生水起
末世花意柳被同伴推进丧尸群死后穿越到了被嫡姐贩卖的庶女身上,她与庶女同名同姓,刚来就经历一场运动,后发现自己嫁人的事实。在与丈夫的相处中,慢慢被他的细心,贴心给掳获,决定跟他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原本只
侨盼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