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王亥:这回我成大邑商老祖了
国家治理好了或者打仗赢的多了,自然对外影响大了。
文治对外体现为软实力,武功自然为硬实力。
4君主个人道德水平与个人爱好
只要不是太类人群猩,影响到前面的文治武功了,一般占比不大。
但实际上,如果真的没有人格魅力,又如何驭下?文治武功又从何谈起呢?
扯了这么多,评起品级来还是十分主观。
白品:要不就是类人群星,就是一波垃圾操作国家突然猝死的。
绿品:在位期间,醉生梦死,国家越来越糟糕,但是还没完蛋。
蓝品:基本都是中规中矩的,平均水平。
一些君主面对国家的各种问题,雄起奋力一搏,虽然没解决问题,还更糟糕了,但至少勇气可嘉,也给蓝品。
紫品:在位期间,至少国家有了不少起色,向上走了,一般用于中兴之主。
但是中兴总是困难的,很容易半路又崩了。
还有那种前明后昏的,也要看明到什么程度,昏的时候有没有给国家造成大的动乱。
没有的话给橙品,有的话给紫品。
还有一些特殊的开国之君,比如本章的王亥,后文的古公亶父。
橙品:守成、中兴之主的上限。
红品:基本上都是开国之君了,文治武功、历史影响、对外影响有好几块都是非常突出的。
具体的君主品级列在文后。
正文开始:
【夏世系无考,还不能算信史。】
【鉴于不少童鞋有异议,还是补充一段吧。
传世文献中的夏世系对不对和传世文献中的夏存不存在是两个命题,证明前者要比证明后者困难的多。
关于夏世系之考。不说对先商、殷墟遗址的挖掘,哪怕对周原遗址的挖掘,到现在那么多甲骨也没发现和任何与夏世系有关的东西。(别说夏世系,周原遗址连周太王前的先周世系有关的都没有发现,这可能是和周人的祭祀习惯有关系。)
感觉甲骨是指望不上了,不如指望晚商西周青铜器出土青铜器的金文,毕竟青铜器是记事的。
传世文献太晚了。层累古史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外都差不多。史料的时代离所述史实的时代越近,可信度越高。如果晚出的史料,较之早期的史料,记载的却更详细,这肯定是有问题的。着名例子有帝辛的罪行越晚越多。
简单说下禹:
豳公盨(先不讨论是不是伪造的):天命禹敷土,隳山,浚川。
《清华简·厚父》:……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为后。帝亦弗恐启之经德少,命皋陶下为之卿士。
这两都被认为是西周文献,可见当时的禹是直接受命于天帝,是半神半人的形象,没舜什么事。
(帝为什么不是舜,因为商代甲骨已经表明,商代帝主要是至高神、祭礼、直系商王死后称“帝宾”三种意思。出土西周青铜器中的帝也都是至高神。到了《尚书》,还是没有出现把帝作为君主称呼的。商之前更不可能有人称帝,因为越早,神权越强势。帝作为高于王的君主称呼,也是较晚才出现的。)
到较晚传世文献中禹才变成了舜的臣子,是舜把禹派去治水。
这明显是经过层累,将舜和禹联系起来。
《清华简·厚父》这段也明显可以看出,主语是帝,禹、启、皋陶都是帝派过去的。
到了传世文献那,变成我们熟悉的模样,也有个层累过程。
再就是夏世系无考并不是说夏世系就一定完全是瞎编的,只是无法证明证伪。
作者一直比较相信太史公,不认为太史公的夏世系是完全瞎编的。
但在无考的情况下,言之凿凿、武断地说禹到桀十七王是信史,那肯定也是不行的,这既不严谨,也很不尊重祖宗。
信史与正史(正史是指历代朝廷编修或认可的“官书”,不是指公正客观的历史)不是同个意思,很多人会混淆这两个词。
《史记》虽然是太史公私编,但在汉宣帝时期被官方承认,也算是正史了。
所以三皇五帝与夏是正史,但离成为信史还很远。
中华文明也远在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夏是不是信史对中华文明历史悠不悠久也影响不大。】
【因此从可以确认的商世系开始写起。】
【上甲是晚商周祭序列中的第一位君主。亥作为上甲的父亲,受到后世商人隆重的祭祀,应该是始祖级的人物。】
【亥也可能是目前我国可考的最早君王。从亥起,中国历史从古史传说的迷雾中缓缓走向信史,本书也从这里开始写起。】
“啊啊啊啊啊!”
“该死的有易君,太痛了,居然对我处以极刑,把我给五马分尸了!”
“我不是应该死了吗,给我干哪来了这是?”
男人正疑惑道,突然天空发出一阵巨响,出现了一块大屏幕,把男人吓了一跳。
“这是个啥玩意?我赶了一辈子牛马,也没见过这玩意啊?”
话音未落,令男人没有想到的是有易君那家伙的臭脸居然出现在屏幕中。
“这不是我被五马分尸时,有易君那哥混蛋坐在行刑台上得瑟的模样吗,看着这张臭脸,我就来气。”
“有易不过蕞尔小国,要不是我一时疏忽,中了有易君的计谋,会落得如此下场吗?”
“叮!欢迎来到君主观影群,我是这里的系统管理员。”
西夏的黑猫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