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天生反贼

第二章 烩面(新书求推荐收藏)(1/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二章 烩面(新书求推荐收藏)

剁成小段的羊骨冷水下锅,灶里的木柴烧的正旺,很快锅里的羊汤就滚了起来。

宁复将纱布包好的各种调料下锅。

羊汤谁都会煮,但味道好不好,却要看各种调料的配比。

趁着煮羊汤的功夫,宁复将面粉倒进大盆里,加水揉面。

等到面揉的差不多了,再放置小半个时辰,这叫醒面。

面醒好之后做成厚片,两面抹油后放在木盘里。

美食其实是有地域性的,所以后世的菜系也以地域划分。

后世的开封属于河南,而烩面做为河南的代表面食之一,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

不过烩面虽然出名,但其实是在清末才出现的,宁复则让它提前了七八百年出现在了开封的街头。

但也有些遗憾,因为烩面的一些材料并不齐全。

比如宁复没买到海带,辣椒更是远在美洲,不过影响不大。

处理完配菜,羊汤还没有煮好。

宁复把店面的桌椅又擦了一遍。

随后看着空荡荡的墙壁,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最后宁复灵光一闪,转身去到自己的卧室。

半个时辰后,这才兴冲冲的走了出来,手里多了一块大白布。

宁复把白布拿到店里,然后将四角固定在墙上,刚好遮住了有些斑驳的墙面。

白布是之前办葬礼剩下的,现在被宁复当成了画布。

上面画着一个横槊跃马的年轻将军,旁边还写着一段介绍文字:

昔日唐太宗李世民,虎牢关三千黑甲精骑,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擒窦于黄河渡口,当地百姓喜迎唐军,送上各种吃食,太宗命人一锅烩之,再加以面片煮食,竟觉鲜美异常,于是亲口赐名曰:烩面!

而在画像下面,宁复还特意题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宁复站在墙下看着自己的作品。

虽然画工只是连环画的水平,字也不怎么样。

但这个故事编的还是不错的,有后世那些小饭馆的味道了。

羊汤煮好了,宁复将骨头捞出来。

上面的羊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放在一个盆里,骨头继续扔到锅里熬煮。

羊汤白白亮亮,如同牛奶一般。

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羊油,宁复将羊油也撇出来,放到一个大碗里备用,这下所有准备都做好了。

这时也到了下午,宋朝经济发达,一日三餐已经出现。

但大都是富贵之家才有这样的条件,绝大部分普通人,其实还是一日两餐,称为朝食和暮食。

朝食一般是上午八九点左右,暮食则是下午三四点。

宁记面馆的主要顾客都是普通人,这时正是暮食的时候。

宁复将面馆的大门打开,羊汤的香味一下子就散了出去。

烩面的精华全在汤上,后世有名的烩面,都有自己熬汤的秘方,熬煮的羊汤香飘满街,闻着味都能走过去。

宁复的羊汤做不到香飘满街,但半条街还是没问题的。

特别是当大门打开,店里的香味一下子散了出去,立刻引得不少行人纷纷侧目。

“小乙你做的什么,怎么这么香?”

旁边的王婶抽动着鼻子,再三确定香味是从宁复店里传出来的,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这是我新做的烩面,整个汴梁城独一份,婶子您等一下,我给你下一碗尝尝!”

宁复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客人走进店里道:“店家,来碗面!”

“我先不急,快去招呼客人!”王婶催促道。

“那好,等下婶子你来店里吃!”

宁复再次叮嘱。

北冥老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暴君选项系统,反派女帝等我驯服!
暴君选项系统,反派女帝等我驯服!
“转世轮回三世,终是在这一世觉醒。这一世,本帝将弑父证道!”……“轮回二世,终是觉醒本我。父尊,给我点崛起的时间,你就该从那张帝座上滚下来了!”……“太有意思了,太意外了,没想到本世的父亲如此了得,正
佚名
仙根
仙根
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父亲死得早,母亲疾病缠身,全家的担子全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至于读书识字,考取功名,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他,也只想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母亲。一朝意
佚名
侯门主母重生,演到你灭门
侯门主母重生,演到你灭门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可以忍辱负重,可没想到最后被自己疼爱的儿子一刀捅死,原来他不是自己的儿子,心里狠毒了朱家所有人,不曾想老天居然给了自己重来一次的机会,让她重生到成亲的当天。朱家人都是演戏的好手,所以
颜如霜
穿越后,喜提美女师尊
穿越后,喜提美女师尊
为了女友,我偷偷拿出至宝给她,却遭到她背刺,不幸丧命。还好老天有眼,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穿越异界,重新开始人生。在这里,我喜提了美女师尊,还邂逅了女帝老婆,最终还称霸了天下!我靠,这一世我真的活成了我
佚名
假千金被嘲笑?亲哥哥们会出手
假千金被嘲笑?亲哥哥们会出手
她本是都市首富之女,可一朝真相大白,她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亲生父母穷的叮当响,还有八个穷光蛋哥哥。在她以为人生无望时,八个哥哥却都有了一番大出息!各个领域都有哥哥们的人手,一个比一个厉害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