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去逃荒随身带着时空门

第二百一十章 三皇子(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二百一十章 三皇子

方云平很看好赵秀才,亲自登门拜访,请他来方家私塾为孩子们授课。

赵秀才,当然听说过方家村,毕竟他每次去县城都要路过这里,不说十里八村的,就这一个统一建砖瓦房的村子。

就说他们村自己斥巨资修建的龙神庙,在这一块那是人尽皆知。

以方家村的条件,请自己前去教书,他当然很愿意。

离家不远,只有几里地,每天来回也很方便。

唯一让他有些犹豫的,就是村里面他教的几个学生,村里面只有他一个秀才,其他人最有学问的就是童生,现在还在努力参加科考,根本无心教学。

他一走,这几个孩子就等于失学了。

方云平见他迟疑,就询问了一下,知晓了他的顾虑,直接道:“那几个一直跟着你学的学生,你可以一起带去方家私塾。

我们方家的孩子没那么多,一间屋子都坐不满,他们可以跟着一起学,我们也不收银钱,只要备好自己中午的干粮就好。”

毕竟五六里地也不近,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吃午饭,来回跑也有些不安全。

赵秀才一听,在心中更加高看方家人一眼。

连忙抱拳行礼道:“方族长高义,晚生很愿意去方家私塾授课,尽力教导孩子们成才,定不会辜负方族长的期望……”

如此,这事儿就定了下来。

第二天,赵秀才就去了方家村授课,一起的还有他门下的四个学生。

赵秀才也不负方云平所望,见了方家私塾里面不光男娃娃进学,女娃娃也一样,竟是一点都没有气愤和惊讶,而且还非常高兴。

大家不清楚,他自己家里就有一儿一女,他教识字的时候,女儿也一样教。觉得女儿若是多识些字也会多懂些道理,省了以后轻易被人骗了,吃些暗亏。

后来赵秀才就把分别五岁和六岁的儿女有也带了过来,放在课堂里一起教授。

每天早上过来申时回去。

而经过赵秀才这个先生一年的悉心教导,不但孩子们进步飞快,佳音也识得了不少字,懂了很多道理,做事也更有章法了。

不再像之前那么随意,想一出是一出的。

至少知道了自己给人家犬子送小母狗是不对的……

而此时不光是整个南岳郡,就连京城那边,对龙神庙都有些耳闻。

主要是从祁阳郡那边传回来的,这边也就是附近的县里传一传,还真不一定能传到京城皇帝的耳朵里。

当时去那边支援的士兵,有很多都是京城守军,和南岳守军抽调出来的。

之后在那边驻守,就免不了往家里送家书。

自从那次时疫以后,那边的兵士对龙神很是信服,再加上龙神庙竣工,邵靖的特意宣传,整个军营都成了龙神的信徒。

开始上面很是忌惮,就怕他们被什么邪教控制了,后来还专门派了三皇子为钦差来查访,毕竟是从这边传过去的。

发现这所谓的龙神并不会聚众讲什么经法,也对信众没有什么要求。

只要你真的有困难,你是个好人就能得到龙神的庇佑和帮助,只要衷心感谢就行,可以说是不计回报了。

甚至有个说法,看这人是不是坏人,就看他(她)求龙神的时候灵不灵验就知道了。

脚滑的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过河卒
过河卒
天下为棋,苍生作子,而齐玄素便是那过了河的卒子,有进无退,一往无前。
莫问江湖
狐仙美人:我用画卷封百妖
狐仙美人:我用画卷封百妖
爷爷流传下来一本画册。 里面没有画山水,也没有画人物,而是封印了一百个邪魅妖灵。 封印着几百年的美丽狐仙,三目八面的夜叉,浑身长满了眼睛的百目道人。 这部画卷里还封印着一只最大的妖,里面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奔放的程序员、
权总,夫人的前任们来抢人了!
权总,夫人的前任们来抢人了!
“可以和我结婚吗?” “我不要彩礼,不要房子,不要车子,只要一本结婚证!” 出狱后的云慕为了阻止爸妈将她嫁给残疾毁容的权家三少,不惜当街找人结婚。 不抱希望的她,却找到了一个帅气逼人的老公。 老公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老公还说,爱他没有结果。 云慕恪守他的要求,不动心也就不会心痛。 可是渐渐的某个男人却不安分起来。 一场舞会。 云慕看了一眼多年的青梅竹马,
朝暮
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
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
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 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 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 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 可还没等他实施
坐望敬亭
四合院之小道士下山
四合院之小道士下山
一位年逾知天命之年的小老头,魂穿到了四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小道士玉林身上,随之一同而来的还有魂穿前把玩的一块玉摆件、一件残缺的上古灵宝残片,玉林小道士下山游戏人间,宰几个倭寇、搬空几家商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