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尘李承乾

第749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749章

第749章

眼看着白花花的钱就在手边却拿不到,这种感觉谁能懂?

“主人,兑换点不仅可以通过金银货币来兑换,还可以通过各种资源兑换,比如铁矿,铜矿,这些矿产资源,都是可以直接兑换成兑换点的。”空间之灵悦耳的声音在李尘脑海中响起。

听到这,李尘倒是有些意外了。

矿产资源,也可以兑换成兑换点?

这倒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子!

这些天,经过探查,李尘发现,倭国境内不仅有金矿,铁矿,还有铜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

若是这些资源都能够兑换成为兑换点,那倒是省事了不少。

李尘当即下令,只要是在倭国境内发现的矿脉资源,无论是什么资源,都尽最大力度去进行开采。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如今大唐官员紧张,即便李尘向长安写信请李世民派出官员来管理倭国,李世民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派给他。

因此,李尘只能暂时对倭国实行军事化管理,让自己的一千亲兵先控制着倭国,再加上他亲自坐镇,倒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乱子。

期间,李世民发信来催李尘回长安,但李尘却并没有急着动身。

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他要以倭国为踏板,继续进攻朝鲜半岛!

这时候的朝鲜半岛,正处于三国鼎立时期,在朝鲜半岛上一共有三个国家,分别为高句丽,新罗,百济。

高句丽,又叫高句骊、句丽、句骊,是一个位于华夏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国家,在卫满朝鲜的陨落后以鸭绿江流域的卒本扶余为基础立国,摆脱玄菟郡的控制,并迅速向周边扩张。

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乐浪郡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北部。很多记载都表明高句丽很可能是三国中最先在汉四郡北部建立起来的国家。

同时高句丽也是三国中最大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都城,在鸭绿江的上游区域就有2处都城,最后定都平壤。

建国初始,高句丽国土位于今华夏境内,但随着313年侵略乐浪郡逐渐扩张,延伸到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受到华夏的影响,在372年将佛教定为国教。

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今华夏东北的辽东半岛。

此后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原王朝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元年是627年,而在原本的历史上,668年高句丽被灭掉,这说明高句丽还能存活至少四十年的时间,那李尘可等不了。

李尘原本的打算就是等攻下倭国之后,直接以倭国为跳板,从大唐调集军队进攻高句丽。

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打高句丽,便是因为高句丽跟华夏之间,同样是有着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提起高句丽这几个字,慢说是李尘,就算是在大唐随便找个普通人,都是耳熟能详。

那是因为,高句丽人实在是太狂妄了。

隋炀帝杨广执政时期,曾经以举国之力召集了一百万人进攻高句丽。

除了一百万将士之外,还有两百万为其运送粮草的马夫,由于中原距离高句丽山药路远,运送粮草的人数甚至比作战的士兵还要多。

原本杨广认为,自己这三百万大军过去,将高句丽推平还不跟玩儿一样?

结果事与愿违,这一战不光没打赢,相反被高句丽人打的大败而归!

而后,杨广心有不甘,重新征召士兵再次进攻,结果又是铩羽而归!

连续三次大败,直接耗尽了隋朝最后的气数!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闪婚冰山总裁后,他虐渣玩上瘾了
闪婚冰山总裁后,他虐渣玩上瘾了
前世她那未婚夫在白月光和她之间极限二选一的时候,选了她,结果白月光挂了。这下可好,她的日子直接从天堂跌入地狱,被那渣男冷暴力,被各种折磨,身边人也都像躲瘟疫似的抛弃了她,最后连小命都没了。没想到,命运
佚名
魔宫少主高中进士了?
魔宫少主高中进士了?
关于魔宫少主高中进士了?:爷爷留下一句话就跑路失踪,魔宫少主武力被封,只好头悬梁锥刺股考上状元追查大理寺案卷阁里的线索。武林盟主之徒从小怪病缠身,昏睡之症的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乌鹬的沂水三山
冰冻三尺,楚总,太太催你去离婚
冰冻三尺,楚总,太太催你去离婚
她深爱着楚泽渊,虽然他待她冷淡疏离,对另一个女人温柔呵护,但最终和她领证了。她以为他的玩世不恭被她的深情感动,愿意定下心来和她建立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可他却在领证的第二天,她生日的当天,和另一个女人开房
夜萤
活人葬,鬼抬棺
活人葬,鬼抬棺
“抬棺不问路,见棺摸睁眼……”‘我’和爷爷出殡的那天夜晚,葬活人,鬼抬棺!而我也和爷爷一同葬在了后山……爷爷说,这是我的命,有些秘密一旦知晓,便无法回头……
两颗生姜
五仙门
五仙门
遥远的青山,偏僻的村落,平凡少年,只为生存,凡人生活却化作修仙之路,有谁是真,有谁是假?有谁能最后明月长伴!仙侠世界,从此开始。
看得两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