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二
和则明韵(三首之三)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小瀛洲外小红楼[1],人病酒,料自下帘钩。
【注释】
[1]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鉴赏】这首曲子作于作者任江东道廉访使时,描写了西湖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红楼中人的思念。
“春来……似油”,写春临大地,南国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绵绵春雨过后,西湖水更加清澈透明,波波粼粼,闪闪发亮。作者将百花比作锦绣,湖水比作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西湖秀美的风光。“小瀛……帘钩”,这三句是写作者所思念的佳人。面对如此的美景,很容易就引起了作者的闲愁。作者思念的人儿,此刻在做什么呢?一定是寂寞地独上小楼,倚楼远望,以解相思苦闷,或是躺在床上,独自安寝,在梦里圆她的相思!“料”字表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关切,这种写法很独特,作者借想象心上人在想他来表现对远方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新颖独特。全曲短小精悍,表达委婉含蓄。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1],落残霞孤鹜齐飞[2]。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3]。夜静云帆月影低[4],载我在潇湘画里[5]。
【注释】
[1]挂绝壁松枯倒倚:此句出于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景物指奇绝险怪。
[2]落残霞孤鹜齐飞:化用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鹜:野鸭。
[3]散西风满天秋意:言“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又确实有“意”可感。
[4]夜静云帆月影低:云帆,白色的船帆。月影低,是说帆影在初升的月亮的照映下,显得低而长。
[5]载我在潇湘画里:潇湘,湖南境内两条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
【鉴赏】这首曲子大致作于卢挚在元成宗大德初年为湖南宪使时,通过对如梦如画的湘江秋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幽静闲适又略带萧瑟的心情。曲中前四句对仗工整,前面特写,后面淡描秋景。“挂绝……齐飞”,写作者独坐船中,沿江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岸的悬崖峭壁和倒挂的枯枝,这种苍凉的景致为全曲奠定了凄清孤冷的基调。这两句也将江边的景致尽收眼底。“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表现了江景的壮阔。周围没有山影遮蔽视野,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望无际的流水。流水飞逝,凄凉之感随着萧瑟的秋风袭上心头。“散西风满天秋意”,秋风无影,秋意无形,偏偏秋风裹着秋意四处吹散,这就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悲凉的色彩。结尾两句“夜静……画里”,将笔锋一转,减轻了先前的沉重感,描绘出了一幅安详宁静的潇湘夜景图。“载我在潇湘画里”让人怦然心动,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得恰如其分,此时再无苍凉萧瑟之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澄澈明净的心境。这里作者将散曲与绘画的意境融为一体,意境悠远绵长,回味无穷。
〔双调〕蟾宫曲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1]。五十岁除分昼黑[2],刚[3]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4]。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注释】
[1]尪羸:这里指老朽。
[2]除分:平分。
[3]刚:有“正”、“恰”之意。
[4]兔走乌飞:即时光流逝。
【鉴赏】这首曲子以“百岁光阴”的俗语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百岁光阴”是平常人们对于人生的概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百岁光阴”是一种奢求,其中的三十年就成了泡影,已经白白失去了。
“先过了三十”,一个“先”字,突出了人生的短暂。人生不过七十年,其中前十年是顽皮无知的幼童时期,后十年是老态龙钟的风烛残年,这二十年都不能很好地享受人生,所以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生。去掉头尾二十年,只剩下了从十岁到六十岁的五十年光景。而占据其中一半的是黑夜,在睡眠中就消磨掉了,这样算下来,七折八扣,真正的人生就只剩下二十五年,才及“百岁光阴”的四分之一,少得可怜。可是这还不算,还有“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呢!这里的“风雨”,指的是人生中遇到波折、磨难、变故等等。光阴易逝,岁月如梭,谁都阻止不了时光的飞逝,于是作者便有了“都不如快活了便宜”的感慨。
〔双调〕蟾宫曲
萧娥[1]
晋王宫深锁娇娥,一曲离笳,百二山河[2]。炀帝荒淫,乐陶陶凤舞鸾歌。琼花绽春生画舸,锦帆飞兵动干戈[3]。社稷[4]消磨,汴水东流,千丈洪波。
【注释】
[1]萧娥:本为梁明帝的女儿,杨广为晋王时选作妃子,杨广即位称炀帝,立为皇后。
[2]一曲离笳,百二山河:典出《史记·高祖本记》,意思是隋炀帝虽有以二敌百的坚固河山,最终还是亡国了,萧后也流离塞外,只能以悲笳寄托哀思。
[3]:“琼花”两句:意思是隋炀帝乘着华丽的大船,去扬州游春,观赏琼花,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终于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4]社稷:即国家。
【鉴赏】这首曲子通过对萧后遭际的描写,批判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荒淫误国,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前三句:“晋王……山河”,写隋炀帝将娇娥深锁于晋王宫殿终日荒淫享乐,终于葬送了大好江山,造成了萧后流离塞外的结局。接着,“炀帝……干戈”四句具体描述隋炀帝的荒淫生活。他整日在后宫与萧娥歌舞享乐,不理朝政。他的荒淫奢侈,终于引发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最后三句感叹隋朝灭亡如“汴水东流,千丈洪波。”
这首小令借咏史来抒怀,立意深远,感情深沉,有警世之意味。语言平实晓畅,略带豪放。
〔双调〕蟾宫曲
杨妃[1]
玉环乍出兰汤[2],舞按盘中[3],一曲霓裳[4]。羯鼓声催,闹垓垓士马渔阳[5]。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6],痛杀明皇。蜀道艰辛,唐室荒凉[7]
【注释】
[1]杨妃:即杨贵妃。
[2]兰汤:略带香味的热水。
[3]舞按盘中:根据“盘舞”的优美姿态跳舞。
[4]霓裳:即《霓裳羽衣舞》。
[5]“羯鼓声催”两句:羯鼓,这里代指安禄山。“羯鼓声催”,指安禄山作乱。这句是说,正当玄宗沉溺声色时,安禄山兵变的危机已迫在眉睫。闹垓:吵闹,争吵。
[6]“梧桐”两句:这两句化用典故,“海棠”和“香囊”分别代指杨贵妃。
[7]唐室荒凉:指唐朝从此衰落。
【鉴赏】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已经有不少文人将其写入文学作品中了。较有影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洪升的戏曲《长生殿》。甚至日本也将其搬上了戏剧舞台。卢挚这首曲子主要是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写成来吟咏历史的。“玉环……霓裳”,写杨贵妃受宠的情况。清丽脱俗的杨贵妃从华清池中沐浴而出,踏着节奏旋律,翩翩起舞。紧接着,作者将笔墨转向了安史之乱。“羯鼓声催,闹垓垓士马渔阳”两句,作者将两个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寓意深刻,从侧面说明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骄奢淫逸导致了这场祸乱。接下来三句是说,是祸乱爆发导致杨贵妃自缢身亡,唐明皇虽然悲痛万分,但也无能为力。“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借海棠凋零写杨贵妃之死,用“荔枝尘”比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穷奢极欲,海棠凋落,香囊埋没,这都代指杨贵妃之死。最后两句更进一步说明李杨骄奢淫逸的后果,李唐的江山从此一蹶不振了。
作者在曲中最大的感慨就是,即使身为帝王,也不能为所欲为,否则不要说失去挚爱,就连祖宗的千秋基业也会毁于一旦。虽然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一说,但是江山社稷岂是一介女流所能撼动的?作者这样的疑问对自古以来的成见发出了挑战,应该引起我们多方面的反思。
〔双调〕蟾宫曲
金陵怀古[1]
记当年六代豪夸[2],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3]?商女歌声[4],台城[5]畅望,淮水[6]烟沙。问江左风流故家[7],但夕阳衰草寒鸦。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8]。
【注释】
[1]金陵怀古: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2]六代豪夸:指在金陵建过都的六个朝代都竞相夸耀自己的奢侈豪华。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