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卷三
城父縣
城父,亳州所理縣。〈《史記·秦始皇本紀》「殺陳勝城父」《正義》引。〉
谷陽縣
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有老子宅及廟,廟中有九井尚存。〈《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萬鄕曲仁里人也」《正義》引。〉
密州
諸城縣
東武縣,今密州諸城縣是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正義》引。〉
琅邪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邪臺,孤立衆山之上。始皇樂之,留三月,立石山上,頌秦功德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乃徙三萬戸琅邪臺下」《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十·琅邪》引,又《通鑑·巻七·秦始皇紀》「作琅邪臺」注引。〉
密州諸城縣東南百七十里有琅邪臺,越王勾踐觀臺也。臺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呉越春秋》云:「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觀臺以望東海,遂號令秦、晉、齊、楚,以尊輔周室,歃血盟。」卽勾踐起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徙黔首三萬戸琅邪臺下」《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十·琅邯》引。〉
趙侵齊,至長城。所侵處在密州南三十里。〈《史記·趙世家》「侵齊至長城《正義》引。按據《[[史記]]》本文增出六字。〉
莒縣
密州莒縣,故莒子國。《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少呉之後贏姓於莒,始都計斤,春秋時徒居莒也。〈《史記·楚世家》「朝射東莒」《正義》引,又《楚世家》「北伐滅莒」《正義》引作「密州莒縣故國也。」〉
密州莒縣濰山,濰水所出。〈《史記·夏本紀》「濰淄其道」《正義》引。〉
安丘縣
淳于國城在密州安丘縣東北三十里,古之斟灌國也。《春秋》「州公如曹」,《傳》云「冬,淳于公如曹。」《注水經》云:「淳于縣,故夏後氏之斟灌國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號淳于國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姓淳于氏名意」《正義》引。〉
淳于國在密州安丘縣東北三十里。古之州國,周武王封淳于公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淳于人光子乘羽」《正義》引。按此引脱「北」字「公」字,依《扁鵲倉公列傳》、《正義》引補。淳于故城在今安丘縣東北三十里,見《方輿紀》要巻三十五靑州安丘縣。〉
郡城在密州安丘縣界。〈《史記·秦始皇本紀》「《春秋》不名」《正義》引。〉
髙密縣
髙密故城在密州髙密縣西南四十里。〈《史記·三王世家》「最愛少子弘立爲髙密王」《正義》引。〉
密州髙密縣,古夷安城,應劭云故萊夷維邑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夷維子爲執策而從」《正義》引。〉
靑州
益都縣
東陽城卽州所理東城是也。〈唐杜佑《通典》巻一百八十引,又明顱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巻三十五山東靑州府益都縣引。〉
臨淄縣
靑州臨淄縣,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營丘在縣北百歩外城中。《輿地志》云秦立爲縣,城臨淄水,故曰臨淄。〈《史記·周本紀》「封尚父於營丘曰齊「《正義》。〉
靑州臨淄縣。卽古臨淄地也。一名齊城。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少呉時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勳,殷時有逢伯陵,殷未有薄姑氏,爲諸侯,國此地。後太公封,方五百里。〈《史記·項羽本紀》「都立爲齊王都臨淄」《正義》引。《玉海·巻十·齊臨淄》引作「靑州臨淄縣,卽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一名齊城,項羽封田都爲齊王於此。」按「也」字衍。脱「呂望」二字,《周本紀》、《正義》及《玉海》引有,《元和郡縣志》亦云「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今據補正。〉
齊城章華之東有閭門、武鹿門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蘇代自燕來人齊見於章華東門」《正義》引。〉
安平城在靑州臨淄縣東十九里,古紀之卽邑也。〈《史記·趙世家》「齊安平君田單」《正義》引,又《史記·秦始皇本紀》「紀季以都」《正義》引。〉
戟裏城在臨淄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又云溘邑。〈《史記·田單列傳》「聞畫邑人王燭賢」《正義》引。〉
靑州臨淄縣有葵丘,卽《左傳》連稱、管至父所戍處。〈《史記·秦本紀》「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正義》引。按《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此引脱「左」字。〉
沮丘,丘名也,在靑州臨淄縣西北二十五里也。〈《史記·楚世家》「夕發沮丘」《正義》引。〉
天齊他在靑州臨淄縣東南十五里。《封禪書》云齊之所以爲齊者,以天齊也。〈《史記·齊太公世家》、《齊太公世家》第二」《正義》引,又《詩地理考巻》二齊引。又《通鑑·巻一·周安王紀》「齊伐魯」引作「天齊水」。〉
齊桓公墓在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舍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史記·齊太公世家》「八月乃葬桓公」《正義》引。又《史記·管晏列傳》「晏子薦以爲大夫」《正義》引首十六字。〉
管仲塚在靑州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説苑》云:「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爲上卿,而國不治。曰:『何故?』管仲對曰:『貧不能使富。』桓公賜之齊市租,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對曰:『疎不能制親。』桓公立以爲仲父,齊國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而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稱伯。』」〈《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卒」《正義》引。又《史記·齊太公世家》「是歳管仲隰朋皆卒」《正義》引作「管仲塚在靑州臨緇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與桓公塚連。」〉
隰朋墓在主曰州臨淄縣東北七里也。〈《史記·齊太公世家》「是歳管仲隰朋皆卒《正義》引。〉
齊晏嬰塚在齊子城北門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豈易吾誌。」乃葬宅後,人名曰情節裏。〈《史記·管晏列傳》「晏子薦以爲大夫」《正義》引。〉
營丘在主曰州臨淄縣北百歩外城中。〈《史記·齊太公世家》「封師尚父於營丘」《正義》引,又《詩地理考》巻二營丘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四·五伯》引。〉
壽光縣
故劇城在靑州壽光縣南三十一里,故紀國。〈《史記·孝景本紀》「菑川王賢」《正義》引,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齊菑川國薛縣人也」《正義》引無「故紀國」三字。〉
斟灌故城在靑州壽光縣東五十四里。〈《史記·夏本紀》「子帝少康立」《正義》引,又《玉海·巻四·夏都》引。〉
千乘縣
柏寢臺在靑州千乘縣東北二十一里。《韓子》云:「景公輿晏子遊於少海,登柏寢之臺而望其國。公曰:『美哉堂乎,後代孰將有此?』晏子曰:其田氏乎?公曰:『寡人有國而田氏家,奈何?』對曰:『氣奪之,則近賢遠不肖,治其煩亂,輕其刑罰,振窮乏,恤孤寡,行恩惠,崇節儉,雖十田氏其如堂何!』卽此也。〈《史記·孝武本紀》「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正義》引。〉
臨朐縣
丸山卽丹山,在靑州臨朐縣界朱虚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史記·五帝本紀》「登丸山」《正義》引。〉
郱城在靑州臨朐縣東三十里。〈《史記·秦始皇本紀》「紀季以雋阝《春秋》不名」《正義》引。〉
朱虚故城在靑州臨朐縣東六十里。《十三州志》云:「朱丹遊故虚,故云朱虚。」〈《史記·呂太后本紀》「封齊悼王子爲朱虚侯」《正義》引。又《詩地理考》巻二汶水引,《通鑑·巻十三·漢髙後紀》「章爲朱虚侯」注引無「十三州」以下十四字,有「漢朱虚縣也」句。〉
北海縣
斟尋故城今靑州北海縣是也。〈《史記·夏本紀》「帝相崩子帝少康立」《正義》引,又《玉海·巻四·夏都》引。〉
晉城在北海縣東七十里。〈《史記·秦始皇本紀》「紀季以《雋阝春秋》不名」《正義》引。〉
營陵故城在靑州北海縣南三十里。〈《史記·荊燕世家》「爲營陵侯」《正義》引。〉
溟孛大海,魚龍興雲雨震雷霆,大怒貌也,泛者之大難也。《大藏音義》巻八十一引。按《元和郡縣志》靑州北海縣説海水在北海縣東北一百二十里。}}
博昌縣
薄姑故城在靑州博昌縣東北六十里。薄姑氏,殷諸侯,封於此,周滅之也。〈《史記·周本紀》「遷其君薄姑」《正義》引。又《史記·齊太公世家》「胡公徒都薄姑」《正義》引及《詩地理考》巻二齊引無薄姑氏以下文。〉
濟州
盧縣
盧縣,今濟州所理縣是也。〈《史記·曹相國世家》「攻著漯陰平原鬲盧《正義》引。唐初濟州治盧縣,依《括地志》例補「所」字。〉
平陰縣
長城西北起濟州平陰縣,縁河暦太山北岡上,經濟州、淄州,卽西南兗州博城縣北,東至密州琅邪臺入海。蘇代云:「齊有長城巨防。惡足以爲塞也!〈《史記·楚世家》「還蓋長城以爲防」《正義》引。按「川」當作「州,唐淄川縣屬錙州,非濟州屬縣。齊長城西起濟州平陰縣,沿泰山之北黃河南岸?經淄州長山,折東南至密州東琅邪臺入海。「薊」爲「蘇」之譌,「記」字衍,《史記·蘇秦列傳》云蘇代説燕王「雖有長城钜防,惡足以爲塞」,卽此所引。 「惡」字脱,今據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