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35章:《名古屋协议》
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日本内部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尤以东京地区为要。 不过,由于西园寺公望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恐不久于世,而且如今日本内阁的情况也不算好,如今中枢的各项计划已经敲定,自然有必要好好进行进行一次整顿。
1939年2月24日,大年初七,也是己卯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在过去的一旬中,东京前所未有的繁荣,管制委员会在两个月前与“半租界”的代表开了一次座谈会,希望取消半租界与东京之间不成文的隔离政策。
所谓的半租界,也就是列强在无条约规定的情况下,在租界外开拓的领地,有的有列强官方的背景,往往伴随着执法权、税权等的侵蚀,有的是列强国民的聚居行为,而前者显然占据绝大多数。
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促进下,商业在节日期间出现了突破性的繁荣,而这一现象也被报纸广泛报道,用来作为柔的一面,去瓦解抵抗军和潜在的抵抗者的意志。
自从管制委员会接管东京后,便取缔了许多报纸,包括朝日社等日本传统报纸,还有日本日报等英法报纸,然后组织了新的报社,用来宣传委员会的新政。
当然,如今的局面还做不到像昭和日本那样对信息的全面封锁,所以委员会也筛选了一些报纸和独立记者,让他们留下来,说点反话、坏话,反而更容易让人信服,前者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缺乏公信力,不足为虑,后者则是拥有巨大的个人影响力,短期内强行封锁弊大于利。
得益于有效的调和国防军的强制捏合,现在日本各地算是初步组织了起来,在管制委员会的监督下,各地签署共同声明,表示建立联合立宪国的祈愿,而在此基础上,政府、国会和管制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进行一次正式选举。
选举时间就定在了大年初九,经过投票,前广岛政府大藏总长、宪政会总裁若槻礼次郎当选首相。
次日,若槻礼次郎确定了内阁人员,大藏大臣由滨口雄幸担任,外务大臣由片山哲担任,防务大臣则为石桥湛山。 新政府建立后不久,若槻礼次郎便前往犬山拜访西园寺公望。
犬山市刚刚落了一场大雪,因此若槻礼次郎不得不选择乘船前往,最终由东征舰队派遣云龙号驱逐舰,护送日本海军雷号驱逐舰,搭载首相前往爱知。
“不曾想张委员长也在这里……”推门而入,若槻礼次郎愕然发现和室内竟还有一人,但良好的素养让惊愕的神色只出现了一瞬间。
“我与西园寺先生聊聊天。”略带着些蜀地口音的张希贤微笑着看向若槻礼次郎,他自然是知道对方要来的,日本政府早已经报告过。
不过,张希贤之所以在这里,也确实不是因为若槻礼次郎,而是他本来就在这里,呆了好几天了。
“那么,我便不打扰二位清谈?”若槻礼次郎迟疑了一瞬,试探着问道。
“不必,首相阁下请。”张希贤起身,向若槻礼次郎伸了伸手,然后向和室外面走去。
“张君不是外人,请坐下来吧。”西园寺公望摆了摆手,“若槻君,请坐。”
张希贤在场无疑是让若槻礼次郎感到了一丝的不自在,话题一时沉默了下来,西园寺公望微笑着看向若槻,不紧不慢。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雪霁,侍者为众人支起了茶室的小窗户,小姓沏茶。
现代科技改变着生活,暖气通入,茶室温暖如春,支起的小窗透来些许寒风,却也不冷,倒是让人清醒,红泥的火炉煮着古朴的陶壶,静室中弥散着澹澹的茶香。
须发皆白的西园寺公望并不枯容槁面,倒是神情悠然,念起一句白诗,作了开篇。
侍立一旁的西园寺公一从家中小姓手中接过茶具,亲自为三人点茶。
只见公一把磨好的均匀茶末小心的放到茶盏里,倒了一点点热水,将茶末调成了膏状。接着,他一手持长嘴的瓷壶,倒入细细稳定的水流,另一手则拿起长柄的勺子,在茶盏中“击拂”。
很快,茶汤上便泛起宜人的细小泡沫,这就是“点茶”的手法。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西园寺公望悠悠到,公一便双手捧着京都的名瓷,恭敬的把茶汤递给对坐的两人。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张希贤也引了一句苏轼的词,轻轻的抿了一口,“没想到西园寺先生还有这样的手艺。”
日本的“点茶”茶艺,主要来自于天朝的宋代,不光是茶末流畅,色泽清新,宋朝时期的茶人甚至能在茶上绘制出各色各样的图案,就像是咖啡里的拉花一样,而这一手艺也被日本人学去,如果能会,在当时也可以当个“点茶仙人”了。 不过,自战国时代后,唐风衰而和风兴,尽管日本茶界仍奉《茶经》为圭臬,但早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明治维新后,工业时代与历史大势的双重冲击更加速了这一演变。
“周回旋而不动,着盏毫无水痕。西园寺桑的手艺颇合茶经,可谓登堂入室。”
“若槻君何必见外,直呼公一便是。”看着若槻礼次郎拘谨的神色,西园寺公望心中也清楚对方是何意思——这么一个混迹政坛快五十年的老狐狸能像个新人一样畏手畏脚?
不过是装的罢了。
西园寺公望一伸手,出声道,“你们未来一边共事也未可知。”
“那么,西园寺君,请多指教了。”若槻礼次郎眼神中的了然一闪而过,换了一个更亲昵的称呼,脸不红心不跳的向面前这个还没有自己一半大的青年点了点头。
“承让……”西园寺公一连忙躬身回礼,然后与西园寺公望对视一眼,缓缓退出茶室。
“既是清谈,便无需拘谨,若槻君,不知你来是有什么事情?”看着眼前这个年逾七旬的老狐狸,西园寺公望再次问道。
“我前些时日,搜寻到一副字画,听说是您的亲迹,想请您辨认一下。”说着,若槻礼次郎取出了一支卷轴,双手奉上。
“哦?”西园寺公望从若槻礼次郎手中接过了卷轴,轻轻的解开上面的绳结,展开卷轴,五个大字跃然纸上—— 「人生如大梦」
沉默片刻,垂暮的公爵忽然低笑出声,枯枝般的手指抚过自己年轻时的笔迹,轻叹到:“吾等人生如小梦。”
“若槻君,我们不妨坦诚一些。”
少顷,西园寺公望缓缓卷上卷轴,看着窗外,天边飘落的风花。
“这”
若槻礼次郎看了一眼张希贤,然后方才缓缓开口。
密谈无人得知,唯可知当夜西园寺公望于坐渔庄内坐寂,寿终正寝。
1939年3月1日,早九点,爱知县,名古屋市,白鸟庭园 对日特派使团于昨日中午抵达此处,如今整个庭园已经被东征军的宪兵封锁,中日双方外交人员皆就位,准备签订《和平条约》。
特派使团的规格也很高,联邦方面以联邦委员会副委员长严仲伦、外交部长伍均豪、国防总长褚建珍和财政部长戚殿生为首,共八十余人;联合立宪国则由首相若槻礼次郎领衔,内阁全员并至,天皇裕仁也一同出席。
条约签订更多是走一个流程,而内容也非常多,《和平条约》连同一系列协定、协议被统称为《名古屋协议》。
《条约》主要对日本军事力量进行了限制,规定了日本国家武装力量的上线,并且,预备役军队和民兵同样不能超过国家武装力量的规模,而警察、特高课等内卫治安机构也被《1939年日本国再武装编合统制计划》所圈定,不允许组建swat及更高规格的强力执法队伍。
其次,双方于长崎成立联合总司令部,非战时日本联合立宪国武装力量指挥权归属东京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战时则移交联合总司令部。
且,无论是否发生战争,所有对于日本国内武装力量的扩编、裁撤、改编、整合、技术兵器的有规模更换、佐官及以上军官人事调动必须请示长崎联合总司令部,并由总司令官和命令委员会同时批准后方可实行。
同时,两国实行共同防御,命令委员会中日籍防务委员占席不低于30;中国不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但战时可通过联合总司令部协调军事部署。
而众协议主要是对中日两国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方面的交流和援助做出规范,联合立宪国于条约生效后加入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并通过亚洲发展银行接受直接经济援助和低息/无息发展贷款。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初定发展计划,成员国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援助和无息发展贷款将分别支持三个和五个财政年,而中国则将以双边援助协定的方法,移交技术、设备等实物支持各成员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同时,各成员国之间将会签署关税豁免条约,降低关税,促进商品流通,并通过反垄断执行委员会的强制命令调整因关税问题导致的垄断和倾销问题。 当天傍晚,《条约》及《协议》公示,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