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七
结尾“穷知县,日高犹自眠”,写廉洁自律,既写知县官清政简,又写他政绩廉明,从不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也不去骚扰百姓。结尾这两句,作者点明当时农村太平除了靠天赐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执政者为百姓考虑,实行清明的政策。
此曲语言质朴流畅,将生机无限的农村风光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南吕〕金字经
咏渊明
晋时陶元亮[1],自负经济才[2]。耻为彭泽一县宰[3]。栽,绕篱黄菊开[4]。传千载,赋一篇归去来[5]。
【注释】
[1]陶元亮:指陶渊明。梁朝萧统《陶渊明传》说:“陶渊明,字元亮。”
[2]经济才: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之才。
[3]耻为彭泽一县宰:彭泽,县名,在现今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县宰,县令,古代称县令为宰官。
[4]“绕篱”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5]“赋一篇归去来”:“辞”是赋这种文学体裁的别体,故这里用一“赋”字。
【鉴赏】这是一首是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赞叹之作。
开头“晋时陶元亮”一句,开门见山,交代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不称其名而称其字,表明对他的尊敬和敬仰。“自负经济才”一句,是对陶渊明少壮时有积极入世的抱负与才干的称赞。陶渊明年轻时有为强烈的志向,要为国家建立功业。
接下来“耻为彭泽一县宰”,这句写陶渊明辞官的一事和辞官的原因,高度概括了陶渊明清高自负的高洁品格。一个“耻”字,感情色彩浓烈,突出了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栽,绕篱黄菊开”两句,描写陶渊明辞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陶渊明栽菊、爱菊,表现了他辞官后的安逸生活。一个“栽”字,赞美陶渊明归隐生活中劳动的生活情趣,“绕篱”句则是对陶渊明归隐生活中的悠闲舒适的心境的高度赞美。
最后两句“传千载,赋一篇归去来”,曲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陶渊明辞官行为的赞许之情。写陶渊明的文章《归去来兮辞》千古流传,深受世人喜爱。
这首元曲歌咏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描述了陶渊明辞官、赏菊、赋归几件事,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流畅。
〔中吕〕上小楼
钱塘感旧[1]
虚名仕途[2],微官苟禄[3]。愁里南闽[4],客里东吴[5],梦里西湖。到寓居[6],问士夫[7],都为鬼录[8]。消磨尽旧时人物。
【注释】
[1]钱塘感旧:指在杭州怀念死去的旧友。钱塘,县名。元代,钱塘县属杭州路。旧,指故旧之交。
[2]仕途:原指做官的途径,这里指官场。
[3]微官苟禄:微官,指的是从七品的芝麻官。苟禄,苟且得到的俸禄。
[4]南闽:今福建南部。
[5]东吴:今江苏苏州一带。
[6]寓居:指寄住的居所。
[7]士夫:这里泛指士子,既包括官僚阶层,也包括一般读书人。
[8]鬼录:指已死,语出陶渊明《拟人挽歌辞》:“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鉴赏】这首写作者在杭州对死去旧友的怀念的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着苍凉,令人悲叹。
开头两句“虚名仕途,微官苟禄”,作者对自己在江西行省的做官经历做了简单概括。作者连用“虚”、“微”、“苟”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抒发出他蔑视仕宦的生涯,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厌恶仕宦的人生,作者将深沉的人生感叹寄寓其中了。
中间三句“愁里南闽,客里东吴,梦里西湖”三句,作者又对自己过去在江浙行省的一段生活作了概括。“南闽”、“东吴”、“西湖”,这一“南”、一“东”、一“西”,三个方位词,用词精巧,巧妙排列,虽然是句式整齐相同,但情感上却有所偏重。“愁里”、“客里”、“梦里”三个词语,彼此相通,体现了感情色彩的不同,将情感表达重点落在西湖上。“愁”字表现了回忆的不快,“客”字表现了回忆的平淡,“梦”字则饱含深意,既有梦寐之意,言到西湖居住是自己平生梦寐以求,为下文写重遇西湖埋下了伏笔。“梦”字同时又有梦幻之意,叙述过去那段在西湖作为他乡之客的生活,如梦如幻,这又为下文作了感情上的烘托和渲染。
下面三句“到寓居,问士夫,都为鬼录”,在面对旧时的“寓居”时,一一发问,而其旧友都已亡故之悲,令人心酸不已。尾句“消磨尽旧时人物”借鉴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写法,说出被岁月逐渐消耗的旧友都是过去时代的人才,表现了对旧友的极其想念之情。此曲将作者悼念故友的深情表达了出来,其所表达的悲凉的人世沧桑之感、悲切之痛,深入肺腑,震撼人心。
赵善庆
〔中吕〕普天乐
江头秋行
稻粱肥,蒹葭秀。黄[1]添篱落,绿淡汀洲[2]。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3],望烟江万顷[4]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释】
[1]黄:指“稻粱”。
[2]绿淡汀洲:绿,指“蒹葭”。汀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3]知潮候:了解潮涨潮落。
[4]烟江万顷:可理解为“万顷烟江沉浸于秋色之中”。
【鉴赏】这首元曲以作者漫步江边所见秋景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复杂。
作者漫步江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稻子、高粱和茂密的庄稼结出的累累成果挂满了中间的缝隙,江中沙渚上萧疏而秀美的蒹葭,绿淡黄添。此时,在作者眼中秋景丝毫没有凄凉萧瑟的感觉,而是一派丰收的气象。一个“肥”字和一个“秀”字,将作者的喜悦表现了出来。而“黄”、“绿”二字再着“添”字和“淡”字,形象展示了由夏入秋,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接着,作者的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另一番景致。“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木,如今在秋风中凋零,木落千山,使得山峰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一个“瘦”字,将山拟人化,把山形容成一个女子的身段,因为覆盖在身上的绿色植物的凋残而变得消瘦,这里传神地写出了秋山清癯的容貌。沙鸥在秋风中上下翻飞,它们知道潮汛即将来临而变得不安宁。江面万顷,烟波浩渺,秋色原本是虚的,用一个“沉”字,化虚为实,使它成为有重量、可触摸之物,给作者带来的无疑是沉重的凄清与惆怅。作者描绘了一幅动静互映的图画,从“翻”到“沉”的过程,透露了作者的情感由江头秋行所见之景引起的惊喜进入更深沉的情感。
结尾,“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作者的视线转向空际,但见夕阳西下,红日半竿,秋雁一声长鸣,掠过几处高楼。落日、过雁、危楼,都是颇带悲伤和思乡感情,作者通过这些不同意象的组合,创造了一个层次分明又颇具伤感的氛围。《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通过对景物不同的形态、色彩和情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感情心路历程的变化,反映出作者面对秋景时心境的复杂。
〔中吕〕普天乐
秋江忆别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璧月词[1],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2],杯斟鹦鹉[3],人拆鸳鸯[4]。
【注释】
[1]璧月词:泛指艳曲。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